有关于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恰当应用技巧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12158 浏览:476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是课堂,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学对学生就有着十分重要的 响。教师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传递信息、沟通感情的主要媒介,在语文课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界定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指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育的教学语言,它是初中语文教师围绕教学目的的要求,为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所使用的语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指语文教师为推进课堂进程而组织的语言,包括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评价语、启发语、指令语和结束语等;二是指语文教师就文本内容本身做出的鉴赏、解读以及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除了要具备一般语言简洁、生动、鲜明等特点外,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性。教师语言要服从于教育目的,语言应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2)准确性。发音标准,吐字清晰,措辞精当。
(3)启发性。教师语言要能够引导学生举一反

三、循循善诱。

(4)逻辑性。课堂中教师语言要条理清晰,环环相扣。
(5)形象性。教师在描人状物时应尽可能做到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细腻动人。
(6)音乐性。教师的语调应注意抑扬顿挫,快慢适中。
(7)趣味性。穿插事例,提高知识的趣味性。
(8)感染性。讲课范读情真意切,真挚感人。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语文教学的语言,犹如电影中的画面,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就必须加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和所教文本特点的教学语言设计。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有些教师用散漫随意的教学语言进行议论文教学,用富于诗意的语言进行说明文教学,还有一些老师无论何种文体,都是一如既往的平淡呆板的语言。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损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使学生丧失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
成功的教学语言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应熟悉各种社会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而才能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展开;二是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设计要时刻谨记目的性,切忌教师用语流于形式,哗众取宠,脱离文本。
(1)抒情性语言的运用。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可以选用抒情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李白《行路难(其一)》时,可以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诗句引导。在学习《诗经》时,可以用学生早已熟知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导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我们可以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描写春天的诗句,从而走进诗人为我们描绘的西湖美景。
(2)说明性语言的运用。教师讲授《桃花源记》时,可以先呈现几幅美丽的山水风景图,然后问道:“你们愿意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居住吗?”带学生做出回答后,语文教师引入“东晋时期,有一位叫陶渊明的田园诗人,他也非常向往这样的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地方,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田园图景,并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探寻。那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呢?下面我们就将走进诗人心中的那片桃花源。”这种由图片展示,再加上说明性的语言,自然而巧妙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3)动情性语言的运用。教师在讲授文本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讲授的内容,用细腻而丰富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内心。《孤独之旅》描写的是少年杜小康因家境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远去牧鸭。课文讲述了少年杜小康克服内心的寂寞与软弱,逐渐走向成熟的故事。教师通过丰富细腻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一种相似的情感,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诠释性语言的运用。诠释性语言,即直接向学生解释本节课教学目的,直奔主旨,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纵向思考。这样能够快速准确的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讲授《饮酒(其五)》时,可抓住“作者精神家园”这一点入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有人向往深山密林,有人追寻面朝大海,有人热衷青山绿水,还有人渴望无垠沙漠。而陶渊明所向往便是那远离喧嚣的一方田园。”把握了陶渊明与田园的关系,全诗也就迎刃而解了。
(5)故事性语言的运用。对于小说类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性的语言,首先点出文中的主要人物,然后提问一些与人物相关的问题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出师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作如下描述:“诸葛亮自古就是智者的象征,他本是生活在深山中的隐士,可是又为何进入了蜀汉帷中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远不止以上几种,教师语言的运用应根据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倾向等情况综合选用,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起到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和深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5)
李海林.眼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刘翔.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J].语文教师研究.2007(4)
[4]冯学伟.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教学新思维.2004(11)
[5]方海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美[J].中学语文.2009(1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