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培养历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26538 浏览:1199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人与个人之间成就的大小,最大的差异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非智力因素。人生的成就只有20%取决于智力因素,而80%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不直接参与但制约着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包括动机、兴趣、情趣、意志等。中国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里的“能”属智力因素,“为”属非智力因素。就“干事”而言,“态度”和“方法”无疑比“智力”更重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智力活动中发展智力,使其潜在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减轻其课业负担,提高其学习成绩。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坡度;情境

一、利用学科特点、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学生才能学有所成。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首要的和核心的问题是“学会做人”。如何学会做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最好的例子。对于就读高中的学生来说,参加高考进入高校读书是绝大多数人的阶段性目标,这是阶段性教育和分层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生目的教育,始终贯彻教书育人、育人第一位的思想,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细化分解落实一个个小目标,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到桃子。

二、自构学习坡度,注重挫折教育,塑造学生坚韧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它具有目的性和调控性,能催人奋进,努力克服来自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障碍去实现既定目标。一个意志比较薄弱的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只能是犹豫、胆怯、懦弱甚至颓丧,不敢与困难作斗争,当然也就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我借助历史人物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困难的事例来教育学生。如李时珍走遍大江南北,写下近200万字的《本草纲目》;司马迁蒙受冤狱,遭受腐刑,却矢志不渝,终于写成《史记》;苏武手执汉节19年不降;鉴真出生入死,六次东渡;布鲁诺坚持“日心说”遭7年而毫不动摇,等等。我反复强调他们坚强的意志、虔诚的心灵和执著的追求,以此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明确学习历史与学习其他学科一样要有恒心、信心、毅力,正如古人所云:“才(才智)不如力(努力),力不如息(恒心)。”

三、创设愉悦情境,寓情于教,感染和强化学生的学习需求

情感是沟通与配合的心灵通道,是人行为的动因,它能直接转化为动机。寓情于教,即在教学内容中“植入”情感因素,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要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爱学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备好课,以饱满的热情授课,以体贴细微关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感化学生,赢得他们的敬佩和爱戴,密切师生的感情。新课标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应注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才会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题海战术,才会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师只有具备平等意识和作风,才不会把教案上的答案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上去让学生死记硬背,才不会把学生的大脑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共同探讨。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常怀宽容之心。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的点滴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融洽师生关系,切实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根据教学内容,创景激趣,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学习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依托乡土文化,深化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升华为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热爱和对国家的热爱;可通过猜谜语、讲历史故事、解释历史成语、历史典故等,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实践证明,学生在满怀情趣学习时,认知比较敏感,记忆比较巩固,想象比较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学习兴趣保持稳定和持续,从而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 云南省双江县第一完全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