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浅谈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应用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24818 浏览:1091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较为优势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与运用、学生思维发展方面达到一个崭新的层次。最终达到激发学生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是指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传授、接受教育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良好的教学方法即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良效方法,也是学生接受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联系实际,感知理解

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新知识进行饶有兴趣的讲解,提供生动通俗的事例,以诱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知、理解新知识,从而获得具体、明白、正确的认识,主要做法有:

1.提供范例

为了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先提供与此相关的知识或训练项目,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触类旁通。如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明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白:种树、种菜、种庄稼,都是有收获的,但小猫种鱼不可能有收获。明白这一道理学生有困难,因此教师先举出学生所熟悉的种树、种菜、种庄稼的实例作说明,再引导学生想想:鱼要生存离不开哪些条件,之后让他们讨论:①小猫真的会收到很多鱼吗?②你观察过吗,小鱼生长在哪里?③谁能帮助小猫找到收到很多鱼的办法呢?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不能种,难点自然迎刃而解。

2.画简笔画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课文内容有的理解很难,这时适时地画简笔画来启发学生思维,是行之有效的。如教学《挑山工》这篇课文,上课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两幅简笔画,一幅是单斜线,一幅是之字形线,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条路线,哪条长?让你分别走这两条路线,哪条花的时间长?然后让大家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用图示法直观形象地引出课题,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上课伊始注意力便高度集中,课堂效率自然也就很高。

3.利用教具

有些课文的内容较为复杂,仅靠图画还是难以让学生理解,这时便可以结合运用直观教具,例如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在黑板上画一条小河,事先准备好老牛和小松鼠的图画模型,把他们依次放到“河水”中,教师不用多讲,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在同样的水中,老牛和小松鼠进去会有不同的结果。

4.联系实际

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特别需要现有经验作为支柱,所以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让他们的思维从已知顺利地通向未知。如寓言《刻舟求剑》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感知寓意,可启发学生审察自己的生活实际:你犯过什么错误?有没有接受别人的意见?结果怎么样?跟《刻舟求剑》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从这一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教训?这样引导学生根据切身体验展开类比联想,就容易获得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二、 激发兴趣,入境入情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感情交流,形成学习兴趣、良好的心境、强烈的求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入境入情”,触发联想和想象。主要做法有:

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

在课文讲读的适当环节,选择优美精彩的语段,把学生引入到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和表达。如教古诗《鹅》,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描述:读了骆宾王七岁时做的小诗《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一只鹅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它正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你看鹅的羽毛洁白,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水,水清得能看见鹅那红色的脚掌在水中拨动。这只鹅是多么美丽可爱呀!这样把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启发了学生的审美活动。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课堂学习气氛作为学生认知活动必备的“情绪背景”,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有着“相互示范效应”。 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教师在出示课题后组织讨论“天堂指什么地方?”在学生发言后小结:鸟的天堂又是指哪里?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呢?这样因势利导揭示矛盾,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强化了他们探求答案的需要倾向。

三、巧妙设疑,提出问题

问即为教师有目的地设疑提问,在教材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为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情境”,答是教师合理处理学生的质疑,这样使问与答都成为刺激学生思维与创造的动力。提问要考虑以下方面:

1.精心创设各种问题

提出的问题要突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巧妙的提问给学生导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途径。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为什么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一动也不动?为什么他的战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活活被火烧死而不能去救?这些都要联系到战斗任务的重要,联系潜伏条件的艰巨,联系当时环境的险恶,才能有深切的感受。

2.考虑提问的对象

学生程度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我们要因人而问,力求让各类学生的思维都运转起来。一般情况下先提问中等生,再让优等生作补充,或帮助解难点,简单的问题多让后进生来答,偶尔也让他们试试难题。这样提问面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投入。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觉地获得知识,学会自己动脑筋,离不开教师对思维训练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是怎样思考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启迪他们的智慧,相信我们的课堂效率也会因此而不断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