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数控数控高端技能型人才“双导师制”培养对策初探站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6207 浏览:151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分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了“双导师制”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并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采用“双导师制”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数控技术;高等职业教育;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1672-5727(2013)11-0149-0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谓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它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属性,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等诸方面。在一个单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为了完成共同的事业,不仅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更要发挥集体的综合素质,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所谓高素质,就是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素质水准。在此前提下,要具有一定的技能专长,才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端技能型人才则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要求有高素质,还要求培养学生的高端技能。特别要培养学生的专门领域技能。培养目标的改变,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然而,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素质和技能水平还不能满足岗位要求。
国内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评价机构麦可思近年一直追踪和研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发现毕业生存在岗位适应能力差、对企业文化认同感低、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招工难”与“就业难”同时出现的矛盾现象已存在多年。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仍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基于此,笔者拟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具体策略。
高职院校“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两者同时具备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才是企事业单位渴求的员工和人才,才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要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要在“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两个方面着手,两个都要抓。
这里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原有的“2.5+0.5”两段制的培养方式(即前2.5年主要在校内进行专业技能、人格培养的学习,而后0.5年则需在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进行实际锻炼),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教师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师各自制定计划任务,使学生校内学习的知识有时无法与企业实际生产相衔接。而采用全新的“2.5+0.5”的学习模式,即前2.5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之后的0.5年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会提出各自的要求,并共同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因此,为了适应校企合作双方培养人才方式的差异,在“双导师”安排上应予以区别对待,如图1所示。下面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来研究如何具体实施“双导师制”。

(一)校内学习期间“双导师制”培养策略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从新生入学到参加顶岗实习的两年在校学习期间,学校要安排责任心强的具备高级职称专业教师与企业委派的管理或技术人员作为教师共同担任导师,他们共同指导10~20名学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配对关系共同完成学生人格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培养任务。
在此学习过程中,由于高职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上不如本科院校学生,如果学习期间教师仍然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必将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因此,尽量多安排来自企业一线的教师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从而优化教师队伍,让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任务,是有效破除这种现状的根本途径。
来自企业的教师可以根据企业真实的工作现场鲜活的案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知识和技能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传授给高职学生,避免了原来单纯的理论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当然,学校必须建立符合教学条件要求的理实一体化教室或实训室,以便企业教师可以施展与企业生产实际一致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而校内专业教师因其工作岗位的固定性,可以利用课堂、讲座、班会、晚自习、课外活动等场合对学生的专业认知、学习目的、就业动向等方面进行辅导,在学生健康人格、良好职业习惯养成中发挥其专长。

(二)顶岗实习期间“双导师制”培养策略

无论是企业实训还是顶岗实习,都是高职人才培养计划及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尤其顶岗实习环节在整个高校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实践锻炼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因此,做好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保障。
为了充分调动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积极性,学校和企业需共同制定完善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办法和考核激励措施,并有较完备的过程控制手段。可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对顶岗实习全过程进行有效的闭环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由学校派出的专业教师带队,带队教师除做好日常管理外,需要在顶岗实习时间之余系统地向学生讲授该岗位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学生经历过顶岗实习之后再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有针对性。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就更加明确,并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最终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去。同时,企业根据学生所在岗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安排导师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培养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导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在公司晨会、交接班、培训会等场合向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传达职业操守的重要意义及宝贵价值。
高等职业教育不单要培养人,更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2.5+0.5”模式分别安排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教师两类导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双重指导,培养的高职学生能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创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姚和芳.顶岗实习运行管理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张凤营,陈亮,杨海玲.创建高职生“双导制”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21-24.
[4]覃学强,覃扬彬,彭民璋.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J].学术论坛,2007(11):201-203.
[5]熊丽华,毕万新.“双导师”制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3-34.
[6]蒋丽芬,许宁.高职化工专业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154-155.
作者简介:
贾颖莲(1978—),女,黑龙江大庆人,硕士,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CAD/CAM和制造业信息化的教学与研究。
何世松(1979—),男,江西萍乡人,硕士,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机电系副主任,主要从事CAD/CAM和制造业信息化的教学与研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