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史料浅谈培养学生解读史料能力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6896 浏览:230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改变学生对材料解析题的畏惧心理呢,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就要以兴趣引路,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兴趣,把兴趣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辨析史料的能力,并在史料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适当补充,精心设问等方法。
关键词:解读史料 兴趣 原则 方法
1672-1578(2013)07-0146-01
历史英文单词是story加上前缀hi而成的,有种解释是“他的”故事,还有一种解释是连着的故事,不管是哪种解释,我们都可以看出历史都是故事。既然是故事肯定是过去的事。这也就决定了我们所有的关于历史现象的知识都是针对过去的知识。用另一句话说就是其研究对象早以消失,也不可能再次重复出现,作为历史所有的一切都不可能被第二次被直接观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的不可重复性。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对历史的所有证据都只是在直接的“史料”上的推理与验证。而作为高中历史课程就有必要在传授学生必要的历史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解读目前具有第一性现场的“史料”就显的特别重要与迫切。让学生在“史料”面前学会解读这一“证据”并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去构建关于过去人与事的论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读史料、解读历史的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呢?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1 以“史”为料,激发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中的“史料”都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依据教材进行的拓展与扩展,这些拓展的历史很多时候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史料,同时也是我们不常见到的,从心理学上来说,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度。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一特点好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每个人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萧何,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史料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为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奠定最原始的基础。
如讲授《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目时,可以先布置学生去做一些预习也可以说是前期的工作,如目前的朝核危机、朝韩六方会谈等,让学生去寻找朝鲜今天局面的原因,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就可以通过先介绍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中国参战的相关背景,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寻找的史料与老师提供的史料无意识的做对比和筛选并能得出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这种史料的碰撞比如会引起所有学生的极大学习兴趣从而为下面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 以“史”为料,培养学生的思考与辨析能力
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托夫勒就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所有的人都知道,真正的会思考、会思维的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培养起来的,而是长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锻炼而成的一种思维习惯。因此在教学上,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思考与辨析的能力,从而达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在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处理中我们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材料处理、学会对历史现象阐述和文字表达,而且这种阐述与表达绝对不是人云亦云的翻版,而是蕴含着自己独立思考与思想支撑点的思想外现。因此,在史料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必须把激活学生的思维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把兴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授之以渔”,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处理材料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解析题的钥匙,达到培养其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3 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在历史长河里,存在的史料可谓是汗牛充栋、多如牛毛,从形式上看有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所有这些都是今天的我们和后来的人了解和认识历史的窗口。因此,在进行史料教学时,一要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的辨析史料的能力,还应恪守着以下的原则和方法。

3.1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现在的新教材为了实现新课标的目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历史的直接感知性,往往引用的史料很多,无论是文字史料还是图片史料,都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所以我们教师对史料的运用一要有所选择,不可能遇到史料就讲,从时间和精力上也不可能实现;二要做到典型例题重点讲,当然重点讲的主要还是为什么如此处理而不是怎么样处理,怎么样处理是学生自己的选择,并通过辩论等实践活动达到修正与完善。这就要我们在选史料或所提问题必须符合客观的认知规律,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启迪性,都是由易到难的过程。

3.2在争论中比较,在比较中成长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然后通过与同学的理解进行比较,看看谁的理解更完善或更有说服力;也可以和答案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理解或表达的不完善地方,在此环节中甚至可以质疑答案的合理性,但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

3.3精心设问,以问引导学生寻找突破口

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很多教师喜欢精心设问,但接下来就不自觉的按照自己设计好的问题进行盘问了,不是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语启示。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如此设问呢?设问的梯级度为什么是这样的呢?看似没有用的东西往往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更大的震撼。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