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刍议“从人为本”理念下高校体育功能刍议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6810 浏览:208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的提出,展现了我国对于人类发展规律的高度认知,同时也是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升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实质是以人为本。高校的体育教育,坚持并实施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体育人才。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体育教育;体育功能
新时期,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当前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过于重视对体育理论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体育功能

1.1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功能

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得高校体育功能逐渐显著,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首先,提高了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在如今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中,对于学生身心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能够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进行更好的适应。
其次,增强了学生的发展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就要求不仅教授给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发展其体育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环境下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总体发展能力。
最后,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完善。在体育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知识的教授,还要使其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具备诚信、自信、乐观、坦诚等优秀道德素质,培养其艺术情操与审美情趣,加快学生由生物人转向优秀社会人的速度。

1.2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功能

各高校的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职责。各高校的体育教育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其独特的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就感,为学生带来成功掌握体育技能的满足感,增强其体育能力的兴奋感以及学生自身价值与集体力量实现的荣誉感。提高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其掌握相关的健身知识与理论知识,就为其实现终身体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实现强身健体的功能

高校的体育教育本质目标就是强身健体,经过实践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有效地促进身体的发展,是促进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相关研究证明,身体锻炼,能够促进肌纤维的增粗,使肌肉更加发达有力,促进骨质增厚,使关节更加牢固、灵活。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加强其教学力度,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有利于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增强体质,满足其生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1.4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

在我国各高校中,其主要生源就是青少年。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虽然其自主、独立以及自尊心等都非常强烈,但是其心理的发展并没有真正成熟,相对而言还是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其抽象思维在心理中占有主要地位。
在高校中进行体育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选择真正符合学生这一阶段健身、心理需求的内容。总之,高校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展其心理个性,促使其心理顺着健康方向发展。
2“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

2.1“以人为本”的体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育教学观
“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工作中,人是教育的中心与出发点,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以人为本,促进现代教育价值的实现。当前的教育改革工作,要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教育改革的前提,坚持以实现大部分人的最大利益为教育原则,真正体现教育改革的价值与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好知识、素质与能力等因素之间的平衡工作,以实现大部分学生的利益为目标,将学生的发展当作一切政策、制度等规范的价值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得超越学生的发展阶段,不得忽视学生的具体需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体育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

2.2高校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科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其体育才能。
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位置,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灵活、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要坚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将体育教法与学法进行有机结合,以教学组织结构为主线,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时,要坚持科学性与人性化的结合,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升华。
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3.1构建“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体育的教学体系

3.

1.1教学目标的制定

在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注意内在与全面的统一,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教学目标不能仅作为实现其他教学目标的手段,要使其本体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工作上,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为依据,充分挖掘其育人的真实价值,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另外,要依据相关教材性质以及其难易程度,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分类、分层,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己的期望值为根据,选择合理的目标层级,充分体现出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设置上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3.1.2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中,要充分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创造性教学方法的实现。首先,教师要在关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外部活动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心理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内部激发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通过情感教学调节课堂气氛。其次,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最后,在教学中,要将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接受相结合,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培养其探索精神,开发其思维能力。
3.

1.3教学评价体系的设定

一方面,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中,要充分体现出人文色彩,将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放在教育整体中,不能仅仅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简要评价,要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与客观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开发其体育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要对以往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在充分吸取优秀的传统课程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创新,以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为标准,进行科学、人性化评价。另外,还要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的结合,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全面评价。

3.2完善体育健康与教学机制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健康课程是一种对体育的课堂教学、体育的课堂外部教学以及体育活动的教学都包含在内的三位一体课程,其以体育的锻炼活动为基本的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素质的发展。当今时代,以知识的不断创新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特征,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提高是其在社会竞争中立足的重要因素。高校体育教育要不断完善体育健康与教学机制,将专项以及课外的体育活动纳入到当今的体育教学课程中,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

3.3建立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保障机制

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各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伤害事故的处理能力,使学生对防范运动伤害事故的相关措施进行学习与掌握,建立健全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保障机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运动伤害事故源于: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进行正确认识,正确分析运动过程与伤害事故的相互关系,增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掌控能力,在遇到运动伤害事故时,要保持一种正常心态,尽量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伤害事故,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效果。

3.4加强体育教学队伍建设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渗透到各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纲要》颁布以后,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将高校的体育教学队伍建设提上教学工作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高校的相关体育管理部门,要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基础,有针对性、计划性的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根据高校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提出科学、有效的具体建设步骤,提出具体的教研活动以及体育备课的具体内容与计划,提高体育教学队伍的总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对能力与教学能力,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4 结语
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对于相关运动技能的掌握,要有教学长远目光,注重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解决,以学生的终身受益为教学目标,使体育教学功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各高校要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确立终身教育的教学思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优化体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蕊科学发展观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01).
〔2〕肖文军,孙艳浅谈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隐性问题〔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3〕陈继扬,彭泽平教育追求什么样的以人为本〔J〕教师(TEACHER),2009(17).
〔4〕陈玉清,李汉超以人为本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改革〔J〕体育与科学,2009(03).
〔5〕王智慧,刘书元,刘金凤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成绩评定模式的创新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8(04).
(责任编辑:李远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