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培养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7100 浏览:224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对于初学古诗文的人来说,语文教育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识字和作文了,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们对文章的欣赏和辨析能力,通过对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文;初步;认识
1003-2851(2013)-03-0106-01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古诗文博大精深,纵是穷尽毕生也很难全部领略其美妙。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诗词到卜算子、江城子、水调歌头,一直到黄钟、仙吕、双调,我们认识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认识了苏轼、陆游、辛弃疾,认识了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与作者灵魂神会,与作者同歌共泣,我们在古诗文的神韵里陶醉,我们在情感里动荡,我们触摸着另一个世界的心脏,一起律动,感知生命的尊贵,宇宙的浩渺,时间的流逝。对于初学古诗文的人来说,语文教育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识字和作文了,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们对文章的欣赏和辨析能力,通过对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语文素养。

一、探寻背景入诗境

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才会更准确,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如陆游的生平绝唱《示儿》一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无限眷恋和不能亲眼看见的伤感遗憾,感情是复杂的,诗人将其作为遗言告知儿孙,这对于不了解当时时代背景的学生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如果在教学本首诗之前,安排一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查看一下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南宋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恐怕就不难理解诗人当时的情感。

二、诵读成韵感诗境

读出节奏。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节奏鲜明,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式样。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诵读时只有加以体会就可感觉到。重音、轻音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读重音。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键,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淌中流溢出几分哀婉。学生只有充分地读,才能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意读,是诵读中对诗歌内容的初步感知,意读是诗歌鉴赏的起点与基础,失去了它,诗歌的鉴赏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意读是由诗歌表层的字面意义向体味深层言外之意的过渡。情读,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要捕捉感情,体味意境,把握诗人的思想脉搏,才能真正融入诗中。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然而在把握作者感情时,也别忘了适当的加上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思想等更进一步拓展诗歌内涵,给诗的形象及作者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以补充和丰富。

三、品味语言悟诗境

诗歌要注重品味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如“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源于:标准论文www.618jyw.com
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诗眼是诗歌的门户。诗眼往往是指诗歌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诗眼不仅可以铸就诗歌的意境,增强诗篇的形象性,还可以突出诗篇的主旨,奠定全诗的基调。诗人写诗,逐字逐句推敲吟哦,我们读诗评诗若轻易放过,就不能领悟诗家的妙处。从词性上看,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往往是诗眼所在;从表达上看,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能更多更直接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透过诗眼,我们能快速准确捕捉到诗人心理的脉动、情绪的色彩和思想的痕迹。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人们熟知的两句诗,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但一个“闹”字、一个“弄”字,就使全诗情趣盎然,境界全出。

四、多维教学再现诗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像,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如凭借描绘、伴音朗读、简笔图示以及电教媒体等手段,向学生描述(图示)自己在诗中所看到的生活画面,尽可能达到传神的地步。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总之,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教师通过多种形式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潜移默化,陶冶性情。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