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德育浅议中学科学教学德育艺术学术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4574 浏览:118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初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重视科学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要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关键词:德育;学科特点;教学艺术
中学科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的知识,还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科学品德的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德育导向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吸引学生学习的优势,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灿烂的科技历史等等,在接触这门学科之前,学生早就通过各种途径亲近过科学,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想而知了,所以,在学习探究科学知识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给学生带来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科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比如,神舟飞船的圆梦之旅、航空母舰的顺利试航等,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二、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德育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教材开展德育活动。
比如,在学到种子的成分和种子的结构内容时,可以结合介绍水稻专家袁隆平的故事,为什么称他杂交水稻之父?他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深远的意义?几十年跟种子打交道,亲自下地耕种、考察、研究,是什么力量支持了他?通过搜集资料,讨论交流,学生明白了一颗种子的魔力是惊人的,更重要的是爱国和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才是袁隆平长期研究的精神支撑,无需怀疑学生永远不会忘了种子的故事,不会忘了水稻之父的伟大,一粒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种子一定深深地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三、结合学法教法,提高德育效果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内容,德育方法也是可以不同的,所以,教者可以灵活巧妙地选择教法,引导学法,讲究教学的艺术,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
学习电压、电阻这些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留心观察生活中人们是怎么做的。我国目前对废电池的环境管理基本上处于空白,每年报废的上百亿只电池大部分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对比之下,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废电池的环境管理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注意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建立了完善的废电池回收体系。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废电池的处理,中外差异的不是技术,而是环境保护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人人有责,但是更主要的还是政府的管理。
德育活动应做到灵活多样,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实验失败后细心反思的科学精神、对实验器材的爱护等都是德育契机。引导学生阅读科学报刊,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建设新农村和改善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作用,从而使他们学好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树立服务社会、振兴中华的理想。
(作者单位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初级中学)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