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诗坛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14355 浏览:664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金代大定时期汉化程度深,而且范围广泛。世宗推行一系列的汉化政策,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快速发展。大定时期,诗歌创作表现出三种审美趋向。第一是由地理、历史、民族因素而形成的地域性特征——崇气格;第二是由政治、宗教、哲学因素而形成的普遍性特征——尚自适;第三是由文化、教育、艺术因素而形成的时代性特征——重典雅。在“国朝文派”形成时期出现的诗人,已不再有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排拒倾向;艺术上受中国古代诗歌,特别是唐、宋诗的影响,其中出现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诗人,如大定初刘迎、后期周昂、史旭等,其诗歌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所以,赵秉文、元好问等将“国朝文派”纳入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的“文统”、“道统”的发展轨迹之中。蔡珪、党怀英、王庭筠、周昂等豪杰诗人构成大定时期诗人队伍的主体,他们的作品已融合了南北诗风,不仅实现了诗歌主题由金初“宋朝文派”到“国朝文派”的转移,也促进了诗歌追求“气格”的、雄豪粗犷的北方文学特质。这段时期的少数民族诗人有女真族的完颜雍、完颜璟、以及女真皇族宗室完颜允恭、大臣完颜匡等,契丹族的代表诗人移刺履等。这些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表现出高度汉化的倾向,诗歌风格典雅、手法多样,但同时又保存着北方少数民族朴素、豪放的艺术表现,具有北方地域文化特征。大定时期形成的自适诗风,与佛、老思想的影响,以及金代特殊的文化背景,如民族关系、朝庭党争等,有直接关系。文人的仕途空间受到压缩,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的功名意识。大定末到明昌时期,典雅诗风占据了文坛主要地位。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统治者有条件进行礼乐制度建设。出于需要,代表诗人相继入京,供职翰林,京城成为诗歌创作中心。朝庭逐渐形成宴享之风,文人们中间也兴起浓厚的士大夫生活情趣,擅书法,喜绘画,带动了咏物、唱和、继韵、宫体等题材的诗歌的大量产生。在诗歌体式上,出现了集句、回文、连珠、寓言、渔父、天随子等,丰富了大定时期的诗歌创作形式。这一时期的诗坛,诗人喜大量用典,体现了大定诗人学宋以才学为诗的倾向。反意用典,反映了文人价值观的时代特征与北方地域文化刚直、磊落的性格。组诗用典,折射出大定诗人的多元诗歌主题。大定时期,南宋与金朝的南北文化交流也比较频繁。通过和民间的往来,南北方的文献典籍(包括不少的诗文作品)相互渗透|教育论文网|,为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提供了机会,也体现出中华大一统的国家观念。【关键词】:国朝文派气格地域文化女真族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7Abstract7-14绪论14-20第一章大定诗坛的社会文化背景及诗人群体分布20-50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文化政策20-32一、社会文化背景20-23二、文化政策与大定诗歌23-32第二节诗人群体分布32-46一、辽东诗人群33-34二、幽燕诗人群34-36三、晋北诗人群36-38四、真定诗人群38-40五、东平诗人群40-42六、关中诗人群42-43七、河汾诗人群43-44八、汴洛诗人群44-46第三节诗歌主题的变奏46-50第二章大定诗坛审美论50-106第一节崇气格50-64一、大定诗坛"气格"说的逻辑基点51-58(一)豪杰诗人构成了大定诗歌创作的主体51-55(二)意境趋于开阔、气势充沛55-58二、大定诗坛"气格"说的特征58-64(一)地域性58-61(二)主体性61-62(三)圆融性62-64第二节尚自适64-91一、自适诗风形成的原因64-71(一)社会经济原因64-66(二)民族原因66-71二、自适的表现形式71-85(一)云泉是处堪为乐——诗人的"小隐"71-78(二)身虽寄朝市,心与功名疏——诗人的"中隐"78-85三、隐逸自适的思想渊源85-89(一)佛教影响85-87(二)老庄影响87-88(三)三教合一的影响88-89四、诗歌的自适89-91第三节重典雅91-106一、礼乐制度规模化91-92二、诗人队伍宫庭化92-95三、诗人生活艺术化95-99四、诗歌创作技巧化99-106第三章大定诗坛艺术论106-178第一节体裁的多样性111-124一、古体诗111-118二、近体诗118-122三、楚辞体诗歌122-124第二节体式的丰富性124-135一、回文体124-125二、集句体125-128三、连珠体128-129四、寓言体129-132五、渔父体132-133六、天随子体133-135第三节意象的广泛性135-158一、山水意象135-140(一)诗人普遍的山水情结136-138(二)山水意象的多样构造138-140二、"香草"意象140-150(一)主体性特征142-145(二)女性化特征145-148(三)对象化特征148-150三、动物意象150-156四、"残缺"意象156-158第四节用典的时代性158-172一、密集用典,表现文人趣味159-163二、反意用典,强化主体情感163-168三、组诗用典,显示多元主题168-172第五节句式的创新性172-178一、炼句172-174二、炼字174-176三、对仗176-178第四章大定诗坛因革论178-210第一节陶谢|教学论文范文|到百家178-185一、强烈的"三径"情结179-184二、对兴寄高妙、真醇简淡的美学特征的追求184-185第二节苏学盛于北185-198一、"苏学盛于北"之原因的考查186-193二、金人对黄庭坚的接受193-196三、对苏、黄诗风的反思196-198第三节以唐人为旨归198-210一、继续与体现了唐诗奇崛、雄豪、自然的风格199-201二、发扬了唐代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精神201-204三、吸收了唐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成果204-210第五章大定诗坛道教诗歌论略210-225第一节金初道教与全真教210-215第二节全真教诗歌的内容215-221一、宣教诗216-217二、丹道诗217-221第三节全真教诗歌的艺术特色221-225一、道教境界的意象化221-223二、诗歌形式的多样化223-225第六章南北文化融合下的少数民族诗歌225-240第一节女真族诗人的文学创作225-235一、女真文学的发展225-229二、大定时期的女真文学创作229-235(一)完颜雍230-231(二)完颜匡231-232(三)完颜允恭232-233(四)完颜璟233-235(五)纥石烈明远235第二节其他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35-240(一)耶律履237-238(二)移剌霖238-240第七章政权对立下的南北诗文互动240-265第一节政权对立下南北诗坛的诗歌主题243-250一、孝宗诗坛的涉金之作246-249二、金代文人的涉宋之作249-250第二节南宋文献北渐250-256一、南宋诗文作品北传251-253二、理学的北传253-256第三节金代文献南渐256-265一、金诗词作品南渐257-258二、金代史籍、历象之类书籍入宋258-260三、赵可文集入宋260-265附录:265-281一、大定诗人生卒年月考265-268二、《中州集》所录金代进士诗人情况268-275三、金代道教诗人活动情况275-280四、本人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280-281主要参考文献281-285后记28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