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策略中有着问题及对策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6 点赞:13804 浏览:583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机关担负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人民肩负的使命对人民道德品格内涵提出了新的内在要求,对人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院校承担着为战线培养输送高素质专门人才(职前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职后教育)的教育任务,其道德教育水平和育人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民队伍整体道德素质状况。在既往的道德教育实践中,院校初步形成了具有教育特点的道德教育方法,基本达至道德教育目标并使教育对象具备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要求。但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既往的道德教育因遭遇社会取向和个体取向变化的挑战而难尽人意,特别是道德教育方法因乏其科学性、合目的性、时代性和艺术性而常常捉襟见肘,成效不佳。鉴于此,本文以社会转型时期院校道德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为基点,通过反思其道德教育观念和道德教育目标,剖析现行道德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以期对院校道德教育方法有新的思考和诠释,尝试提出重建院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基本构想,为改进道德教育、促进教育科学化提供鉴戒。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调查对院校道德教育方法中存在若干问题进行了归纳。指出现行道德教育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如:方法单一化、信息传递单向度、形式静态化、过程封闭化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如下结果:道德教育片面夸大|教学论文网|正面教育、偏重共性培养、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及个体差异性,缺乏情感体验、【关键词】:教育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方法问题对策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5英文摘要5-8导言8-11(一)问题提出8-10(二)研究构想10-11一、道德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11-14(一)道德教育现状及其基本特征11-12(二)道德教育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2-14二、道德教育方法中的问题的归因分析14-18(一)失衡的道德教育价值观14-15(二)院校道德教育目标的错位与目标意识的缺失15-17(三)受教育者个体主体性的遮蔽17(四)“灌输”—道德教育方法熟悉的迷误17-18三、道德教育方法重建构想18-28(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观18-221、坚持继续与鉴戒,创新道德教育观19-212、以人为本—道德教育观的核心理念21-22(二)构建凸显“公正”与“关怀”道德人格教育的、多层次的道德教育目标22-24(三)建构与完善道德教育方法24-281、建构与完善的基本思路24-252、方法论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25-263、道德教育具体方法探索26-28四、结语28-30参考文献30-33后记3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