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对政治进展价值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5293 浏览:196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体育对政治发展的价值”,是指“体质教育”这样一种教育实践,对于以政治文化为思想基础,以政治管理主体、政治管理方法和政治管理内容为构成要素的“政治发展”的积极意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体育由于其体质教育的本质规定性,对政治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因此,我们应当发挥体育的政治功能,尤其是捉住北京奥运后的发展契机,采取一系列以体育促进政治发展的措施,利用体育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本文以史论结合的方式考察体育与政治的关系,系统地研究体育对政治文化、政治管理主体、政治管理方法和政治管理内容发展的意义,进而试图提出以体育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具体对策,包括升华体育理念,通过体育制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体育责任实现促进政治责任实现,通过弘扬体育道德巩固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运动员能力培育促进公民能力培育,和通过体育赛会促进两岸统一、利用北京奥运的影响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等等。【关键词】:体育政治发展政治管理主体政治管理方法政治管理内容
【论文提纲】:内容提要4-8导论8-18一、问题提出的背景8-13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3-15三、本文的思路与内容梗概15-18第一章体育与政治关系的历史考察18-35一、体育与政治的涵义18-23(一)体育的涵义18-21(二)政治的涵义21-22(三)从涵义分析到关系考察22-23二、古代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以古奥运为例23-28(一)城邦政治:古奥运兴起的条件|教育论文网|24-25(二)神圣休战:古奥运影响政治的最高成果25-27(三)政治剧变与古奥运的衰落27-28三、现代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以现代奥运为例28-35(一)现代奥运兴起的政治条件|教育论文网|28-30(二)现代奥运对政治的影响30-31(三)体育发展走向与政治文明的互动31-35第二章体育理念对政治文化的影响35-53一、政治文化变革:政治发展的思想基础35-41(一)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层次35-37(二)政治发展的涵义与层次37-39(三)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的天生|教育论文网|关系39-41二、体育理念对政治思想的影响41-47(一)体育理念的涵义41-43(二)体育理念影响政治思想的原理43-45(三)体育理念影响政治思想的案例45-47三、体育理念对政治心理意识的影响47-53(一)体育理念影响政治心理意识的原理47-49(二)体育理念影响政治心理意识的案例49-53第三章体育对政治管理主体发展的价值53-71一、管理主体的发展:政治发展的第一层次53-56二、体育管理主体分析56-62(一)体育管理主体的涵义56-57(二)体育管理主体的演进与模式57-62三、体育管理主体发展对政治管理主体发展的启示62-71(一)体育管理主体与政治管理主体的相关性62-64(二)体育管理主体发展对政治管理主体发展的促进机制64-71第四章体育对政治管理方法发展的价值71-90一、管理方法的发展:政治发展的第二层次71-75二、体育管理方法分析75-81(一)体育管理方法的涵义75-77(二)体育管理方法的演进与模式77-81三、体育管理方法发展对政治管理方法发展的启示81-90(一)体育管理方法与政治管理方法的相关性81-83(二)体育管理方法发展对政治管理方法发展的促进机制83-90第五章体育对政治管理内容发展的价值90-105一、管理内容的发展:政治发展的第三层次90-92二、体育管理内容分析92-97(一)体育管理内容的涵义93(二)体育管理内容的演进与模式93-97三、体育管理内容发展对政治管理内容发展的启示97-105(一)体育管理内容与政治管理内容的相关性98-100(二)体育管理内容发展对政治管理内容发展的促进机制100-105第六章以体育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对策105-127一、体育理念的升华:体育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条件|教育论文网|105-108二、通过体育制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108-111(一)体育制与政治体制的相关性108-109(二)体育制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机制109-111三、通过体育责任实现促进政治责任实现111-116(一)体育责任与政治责任的涵义111-113(二)体育责任实现促进政治责任实现的机制113-116四、通过弘扬体育道德巩固社会主义荣辱观116-120(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理性基础117(二)体育道德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与巩固117-120五、通过运动员能力培育促进公民能力培育120-122(一)公民能力:中国政治发展的工具理性基础120-121(二)运动员能力培育对公民能力培育的引领作用121-122六、通过体育赛会促进两岸统一提升国际地位122-127(一)加强体育交流促进和平统一123(二)以北京奥运为契机提升国际地位123-127结论127-128参考文献128-13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其他成果135-136后记136-137中文摘要137-140Abstract140-14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