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课程设计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7701 浏览:31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界开始启动宏大的文化素质教育工程,经各方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同时存在观念上误读、实践上偏向等情况。主要表现为文化素质教育似乎只是教学计划之外附加的一些东西,甚至成为课外活动的代名词,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没有融合在一起,“两张皮”现象十分严重。通识教育思想的确立为文化素质教育的落实提供了政策保障,通识教育解决了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学计划、课程设计“两张皮”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作为贯彻落实文化素质教育精华的通识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课程是教育活动中影响人全面素质提高最为直接、最具稳定性的基本因素,因而通识教育课程成为真正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实践通识教育的关键,通识教育课程设计自然成为研究的着力点。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成果之一。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导论。主要讨论了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本研究目前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进行了梳理。第一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首先解读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分析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课程的本质内涵与性质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关注的基本问题。第二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理念。本章客观地分析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外生”性理论和“内发”性理论,总结了国外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自由主义、永恒主义、要素主义、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的经验及启示,尝试性地提出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和论”。在此基础上,对“和论”的课程设计理念进行了具体的解读。第三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与基本原则。根据通识教育课程的本质内涵和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依据“和论”的课程设计理念,确立了“社会取向”与“主体取向”相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并据此确立了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为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关键词】: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课程理论基础基本理念实践策略
【论文提纲】:独创性声明2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2-3摘要3-5Abstract5-9导论9-22一、问题的提出9-18二、研究的进展18-19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9-20四、研究的思路与框架20-22第一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22-36一、通识教育22-26(一)通识教育的内涵22-25(二)通识教育的特点25-26二、通识教育课程26-33(一)通识教育课程的本质内涵26-31(二)通识教育课程的性质特点31-33三、通识教育课程设计33-36(一)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概念33-34(二)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关注的基本问题34-36第二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理念36-65一、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36-48(一)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外生”性理论36-42(二)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内发”性理论42-48二、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48-65(一)国外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理念分析48-52(二)“和论”——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52-65第三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与基本原则65-79一、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65-75(一)社会价值取向65-67(二)主体价值取向67-75二、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75-79(一)通识教育课程地位的基础性原则75-76(二)通识教育课程价值的导向性原则76-77(三)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性原则77-79第四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实践策略79-107一、通识教育课程遴选标准与领域划分79-80(一)通识教育课程的遴选标准79(二)通识教育课程的领域划分79-80二、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具体策略80-107(一)通识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81-83(二)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83-90(三)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90-102(四)通识教育课程的评价102-107结束语107-114主要参考文献114-121后记121-12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