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女导演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9876 浏览:426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时期之后,中国剧坛崛起的女导演群体构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从北京的陈颙、张奇虹、林荫宇、陈薪伊、曹其敬;上海的苏乐慈、雷国华,到四川的查丽芳,广东的王佳纳,还有近两年较活跃的青年导演田沁鑫。这些女导演固然在创作观念和创作风格上呈现各自的特质,但是同作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话剧导演,在她们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的导演事业的进程中,以女性的细腻敏锐的婉约风格或奔放热情的豪迈气味诠释着历史、现实和人生。女导演日益成为中国戏剧艺术不可忽视的气力|教学论文范文|,她们踌躇满志地登上戏剧艺术的圣坛,创造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意义,富有个性特征和审美内涵的戏剧作品,为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戏剧艺术的发展和中国戏剧与国际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本论文所要涉及和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撷取中国话剧导演群体中有代表性十多位女导演,从她们丰富多彩、见功见力的舞台作品出发,论证她们对于中国话剧演出艺术史的无可争议的主体地位和卓著贡献;第二,力求对话剧演出史中关于女导演作品的整体意义,以及女性导演创作所具有的社会学和文化学层面的意义,予以深入归纳和总结,以期进一步完善对于中国话剧演出史的总体熟悉;第三,对于每一位导演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予以深入剖析和解读,以期发现和梳理女性导演作品的美学特征和美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完善十一个部分的研究架构。第一章“中国话剧女导演创作概述”。着重分析了三个阶段:现实主义话剧创作、新时期探索话剧以及九十年代以来现代意识和精神的求索的过程中女导演的群体创作及其崛起的社会和文化根源,现实和美学意义,从整体俯瞰新时期以来的中国话剧转型过程中“女性戏剧的第二次”----女性导演的群体崛起。从北京的陈颙、张奇虹、林荫宇、陈薪伊、曹其敬;上海的苏乐慈、雷国华,到四川的查丽芳,广东的王佳纳,还有近两年较活跃的青年导演田沁鑫等。这些女导演固然在创作观念和创作风格上呈现各自的特质,但是同作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话剧导演,在她们的艺术生涯中同样浸染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追求,不懈之努力,在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的导演事业的进程中,以女性的细腻敏锐的婉约风格或奔放热情的豪迈气味诠释着历史、现实和人生,为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戏剧艺术的发展和中国戏剧与国际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第二章“现实主义话剧演出艺术的拓荒者”。着重分析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孙维世的现实主义话剧理论和实践。作为写实主义话剧艺术的拓荒者和传播者,她介入缔建“两大剧院”,她和那个时代的戏剧家们发展并传承了中国话剧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历史传统,也积极介入了话剧“民族化”探索的漫长历程,在美学观念的争鸣、坚守和开拓中,从理论到实践均起到了积极的传播和启蒙作用。在她身上,我们发现中国知识分子心理构成的普遍形态在其作品和言说中的深刻附丽,通过作品的分析的同时帮助我们进一步熟悉时代政治对于艺术家创作的深刻影响。第三章“燃烧生命熔铸艺术的话剧祭司”。就陈颙导演的舞台作品中所呈现的崇高的史诗化的英雄气概以及浪漫主义的革命情怀,深入探讨了其艺术风格中所蕴含的高尚的审美旨趣和艺术人格。高度评价导演在作品创造中所坚持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观念,以及在戏剧观的大讨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她始终坚持对于真善美的事物和精神的弘扬,坚持美好理想和道德信仰的传播,凝聚了并体现了五六十年代导演的群体风范。热情燃烧、凌志飞扬。把自己的生命和全部播撒在话剧艺术的舞台上,是燃烧生命熔铸艺术的话剧祭司第四章“女性的历史洞察力”。通过《于无声处》、《寻找男子汉》、《扎龙屯》等几部话剧作品的分析,发现在历史转型期女性导演敏锐的历史洞察力,概括女导演对于现实世界的深刻审视和深度思索,以及她们所自觉承载的对民族和文化发展的责任感,从总体上归纳出中国话剧女性导演群落的独立姿态和精神风骨。第五章“阴柔阳刚之美学形态”。针对陈新伊和曹其敬等导演创作风格上呈现的豪放之气,从美学上澄清了男性对位阳刚,女性对位阴柔的错误的审美定位,分析了女导演作品中存在的“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的美学风格和内在意蕴;对于理想男性的塑造包含着女性对于理想世界和理想异性的美的想象和期望,故而历史中卓尔不群的君子和崇高悲剧中的英雄成为了女性导演较多涉及的题材和人物;肯定了女导演对于传统诗学中“闺阁情调”的审美突破,进而探究了她们的舞台诗作呈现出旋风和烈火般的的文化和历史动因。第六章“女性形象的重塑”。扼要分析历代文学中女性形象,既发现在男性思维模式中女性被或丑化、或玩偶化的传统,也发现了导源于启蒙思想下的男性对于女性处境的同情以及对于女性形象富有启蒙意义的塑造;也概括了女导演对于戏剧人物形象的贡献中,很多新女性形象的重塑,标志着女性艺术家自觉地呼唤和推崇有独立精神和启蒙精神的女性的理想典范。中国话剧女导演创作中美好的女性形象地再塑,很强有力的说明了女导演在理想世界里改造妇女命运和性格的意识和愿望。第七章“唯美浪漫的诗性思维”。概括了女导演创作中呈现的诗性思维的共性,母爱的精神以及博爱的情怀。几乎每一位女导演都排演过儿童剧,她们在儿童剧的创作领域中有着男导演们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上风,由于他们是女人,是母亲,所以她们自然而然地把“母爱”的精神和“爱”的教育播洒进儿童剧的天地。此外,她们以爱的方式感受着世界和人生,以爱的情怀关怀着剧中人物的命运,以爱的语言启迪着话剧观众,在她们的作品中往往渗透出浓重的“情”和无穷的“爱”,并且产生意味隽永和荡气回肠的艺术感染力。从而令她们的作品染上了浓重的母性的气味。第八章“现代精神与舞台创作”。新时期探索戏剧的发展阶段之后,女导演的创作中出现了具有现代精神和世界意识的舞台创作,其中有对“荒诞派戏剧”的思考和实践;有对于经典题材的解构与重构;也有着古典精神在现代形式中的复苏和回归,共同呈现了理性价值、反思精神以及对于社会、道德、文化发展的自觉责任。第九章“搭建女性言说的舞台”。撷取女导演创作中有着较为鲜明的“女性主义”创作风格的作品予以女性主义角度的评论和分析。以期确定女导演自觉地用女性主义的角度和视角审视世界和时代的创作起点,发现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的舞台写作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之含义。第十章“悲悯意识和人文关怀”。在九十年代的话剧演出舞台上,在歌颂型作品大行其道,贸易|教育教学论文|化戏剧莺歌燕舞的文化氛围中,田沁鑫等女导演的作品中呈现出了严肃而又深沉的思考品格,她们的舞台创作不是锦上添花似的颂歌,也非从众随俗化的吟唱,而是渗透出艺术家深刻的悲悯意识和人文关怀。让我们触摸到了自“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所担负起文化启蒙的自觉行为和历史使命在当代的延续。第十一章“贸易|教育教学论文|社会中的严肃命题”。在被贸易|教育教学论文|化和歌颂型戏剧所包围的戏剧创造环境中,九十年代的导演呈现了难能可贵的理性思辨精神和文化责任感。他们借用现代的戏剧形式承载严肃的社会命题,或发问、或追寻、或批判,主动承担起重建信仰和价值体系的时代责任和文化使命。结语部分将对中国话剧女导演群体至于话剧演出史的贡献,其整体崛起的社会和文化两方面的意义,以及其创作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局限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展望话剧女导演介入话剧发展史的未来方向。此项研究从二零零二年开始,逐渐系统地关注女导演创作群体的观念、作品以及其作品中渗透的审美内涵,从一开始研究作品的美学意义延伸到批评的领域,以期填补中国话剧女导演研究的空隙,丰富戏剧研究的内涵,更全面地掌握女性导演美学的发展,丰富我们对于女性导演美学的理论熟悉,并且进一步釐清女导演在中国戏剧文化中所扮演的创造者与传播者的积极角色。也许关于女导演美学的研究和梳理还有大量的空间可以探究,对于该课题的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也许无法做到穷尽和完美,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思考和回答,还有诸多的思想有待更新和修正,个人的气力|教学论文范文|是有限和渺小的,希望这项研究作为一个新的视角,吸引更多的学者介入中国话剧演出史的重写。【关键词】:新时期戏剧现实主义知识分子心理构成主流意识形态女性主义阴阳刚柔女性形象诗性思维现代精神女性言说悲悯意识人文关怀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6Abstract6-17导言17-22一17-18二18-20三20-22第一章中国话剧女导演创作概述22-37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女性戏剧之序曲22-25第二节新时期话剧转型女性导演之崛起25-31第三节中国话剧女导演整体崛起的历史文化根源31-37第二章现实主义话剧演出艺术的拓荒者37-59第一节现实主义话剧模式的历史传承37-41第二节现实主义话剧演出样式的典范41-50第三节话剧“民族化”探索的积极介入50-59第三章燃烧生命熔铸艺术的话剧祭司59-83第一节崇高的英雄史诗浪漫的革命情怀59-66第二节美好理想的传播导演风范的确立66-73第三节戏剧观念的积极开拓演出样式的勇敢创新73-83第四章女导演的历史洞察力83-98第一节个体对于时代的承担与反思83-89第二节寻找失落的民族气质89-92第三节民间风土的记忆与思辨92-98第五章阴柔阳刚之美学形态98-121第一节豪放之气与婉约之态98-106第二节她是旋风她是烈火106-113第三节男性塑造的美学模式113-121第六章女性形象的重塑121-138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121-125第二节捏塑“男人”的女娲125-131第三节女性传统形象的颠覆131-138第七章唯美浪漫的诗性思维138-157第一节创作,蘸着母爱的乳汁138-147第二节以“爱”的方式感受和表现世界147-151第三节象征意象与诗性蕴藉151-157第八章现代精神与舞台实验157-174第一节荒诞派戏剧的歌者157-163第二节经典题材的解构和重构163-170第三节诠释经典的现代态度和个性视角170-174第九章搭建女性言说的舞台174-183第一节对女性不幸根源的拷问174-178第二节舞台女性写作的首次尝试178-181第三节女性写作的中国式探索181-183第十章悲悯意识和人文关怀183-200第一节残酷的存在和死亡的挣扎183-188第二节寻找失落的人文主义理想188-195第三节女导演的悲悯意识和艺术知己195-200第十一章贸易|教育教学论文|社会中的严肃命题200-215第一节怀旧风尚的时代反讽200-203第二节残酷、恶心、疯狂----现代悲剧主题的审视203-209第三节信仰缺失的救赎意识209-215结语215-220导演简介220-225参考文献225-227求学期间论文成果227-228致谢22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