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可以攻玉初中数学他山之石,可从攻玉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14449 浏览:595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6月17-19日,我参加了2013年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宁夏赛区选拔活动。来自全区各市县的十三名科学精英,为所有听课老师及学生呈现了一节节特点鲜名,风格迥异,异彩纷呈的科学课。我也参与其中,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回顾这十三节课的成功之处,回想平日科学授课情景,感慨颇多。作为科学老师,如何才能上好科学课?科学课应该呈现给学生一些什么?学生通过科学课又能学到什么?以下几点想法,抛砖引玉,仅供大家思考。

一、教师应该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但是,我们总是不放心学生,害怕学生不明白。于是,满堂讲,满堂问,将知识掰得七零八落,再填鸭式的灌给学生……其实,教师所充当的不应是演讲者的角色,应是激励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协调者,我们不能忘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之中,惊喜地发现,所有作课教师自始至终努力贯穿、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问题时,教师们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图让学生参与其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些现象,你总结出什么规律?”开放性的问题将自主权交给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思想的灵动;不论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教师们鼓励学生提出设想,老师配合同学设计、探索、尝试实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观察实验中种种现象,启发学生总结概括客观规律,得出普遍的结论;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自主学习各种纷繁复杂的知识,并学以致用……一切的一切,尽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二、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学习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节科学课,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探索;学生兴趣索然,被动接受。孰优孰劣,不言自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才能事半功倍。每位名师都各有高招。
1、做游戏。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小学车岩岩老师执教《我在哪里》,与同学们做拍手操:“双手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动手动口,了解方位;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参照物,并学会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车老师还设计了游戏《寻找喜羊羊》。参与如此课堂,兴趣高涨。这些小游戏中融入学习内容,关键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还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一箭双雕,一举数得。
2、做实验。科学课上,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我们总以种种借口,剥夺了学生实验的权利,也扼杀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俗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学生渴望实验,期待亲身实践。这十三堂课,才是正常的科学课。演示实验、视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模拟实验……种类齐全;教师、学生齐动手,人人做实验,人人均思考,学生兴之所至,参与率极高。
3、设置悬念。西方谚语说:“好奇心害死猫。”巧置悬念,激发好奇心,可以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求知与探究精神。银川市二十一小闻静老师执教《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时,教师出示图片设置悬念:为什么上游河床堆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许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学生满头雾水,眼中充满求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时,学生已进入“不愤”之境。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水瓶、斜坡、沙石土壤等大量器材,进行河流模拟分组实验,同学们再现了河流对土地的作用。通过认真地观察,学生很快地发现:陡坡水流速度快,被流水侵蚀;缓坡水流速度慢,有泥土沉积。上游的土壤和小石头被冲走,留下大石头;中游小石头留下了;土壤却河流带到下游……并得出结论:河流对土地既有侵蚀作用,又有沉积作用。自始至终,学生均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兴趣。悬念,一个好的切入口,成就了一节成功的范例。

三、课前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课堂时间是有效的,如何利用有效的时间,令课堂发挥最大的作用?课前充分的准备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中卫四小周金艳老师执教《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为了做好用稀盐酸鉴别岩石分组实验,周老师不仅精心准备了十组岩石样本,每一组又分一号、二号……五号岩石,并贴标签区别,还拍摄了视频演示实验,详细地演示了实验过程。为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分组实验奠定基础。学生对岩石的生物痕迹、层理、气孔、颗粒等特点有了深刻地认识了解。教师有意识地梯度设计,难度从低到高,由易到难,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动手时间,使其思维有梯度上升,对学生思维训练、动手实践有极大帮助。由于课前功夫下得足,课堂之上,教师教学游刃有余,学生学习轻松惬意,时间利用率极高!

四、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及时捕捉信息,补充教材不足。

备教材是每一个老师课前必修课。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于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老师要善于及时捕捉信息,挖掘教材,拓展教材。银川市十九小学的李进山老师执教《谁先迎来黎明》。为探讨地球自转的方向。他告诉同学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谢皮罗教授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逆时针的!1962年,他发表论文,认为水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水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而美国又处于北半球,所以洗澡水总是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就是“谢皮罗现象”。李老师还引导学生发现河流右岸总是被水侵蚀的比较厉害;物体从楼上落下,比原来的位置稍右;炮弹打出去之后,会向右发生偏转……这些,都很好地佐证了地球自转的方向。
我执教《谁先迎来黎明》,为了更形象,更生动地突破时差这一难点。我及时捕捉信息,巧妙引用了《俄罗斯高考漏题事件》:“2013年俄罗斯的高考于5月27日拉开了帷幕,但在开考的前夜,却发生了泄题事件……”使学生明白了罪魁祸首竟是时差。让课堂增色不少,也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正确运用时差知识,才能有效指导生活实践。这些课本中没有出现,而生活中却很常见的现象,都被这些有心人整理并熟练运用,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外的知识,学习的触角延伸向课堂外更广阔的天地。
这十三节课是成功的,老师们是成功的。他们的成功完美地诠释了“如何教?”“教什么?”他们无疑是我辈楷模。名师之所以是名师,优质课之所以是优质课,并不是他们天生不凡,而是他们后天努力的必然结果。他们全身心投入教育,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课前,兢兢业业地备课;上课时,力争语言精练、思路清晰,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课后,认真进行反思,成功之处加以推广,形成风格。不足之处引以为诫,下不为例……他们在专心做教育。正如有人说过,做一名教育者,而不是教书匠。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教育者,他们在教师专业化道路上愈行愈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进、不进取?大家行动起来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沿着名师的足迹前行,成功指日可待。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