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培养学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索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12952 浏览:490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启发,引导,把学生内部灵性最大限度挖掘出来,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受数学,提高探究能力,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体验探究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预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为目的的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探究未知的能动性,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同学的主动参与程度。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的参与学习,是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受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决定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扬教学,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感和紧张感,以亲切的面孔、鼓励的话语使学生觉得可亲可信,让学生在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教师要由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多边活动的过程,真才实学的教与真情实感的爱、真心真意的帮结合了起来,就能激起学生的内心动机和智慧。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是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让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享受探究学习的快乐。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学生明确了平年的2月是28天,闺年的规律。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了4的倍数的年份是闺年这一结论。此时我又指出:如果是这样的话,每400年中有多算了3天,人们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闺年。这一课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师生合作、交流与碰撞的课堂才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的、有趣的情境,引发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例如,教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开始我就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老师一看就知道,不信,咱们就试试看!”接着让学生说出一些自然数,而我能对答无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诀窍”,想赶快揭开心中的“谜”。于是,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知识,成了主动探索者。再如“元、角、分的认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答“10+3=13”的等式能否成立,学生回答“能”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618jyw.com
。那么,“1+3=13”的等式能否成立,学生回答“不能”。我说:“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办法使等式成立。”学生一下子就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重实践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小组合作,互相讨论、交流等,这都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获得知识,培育能力。
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时,按以下过程引导学生:
1.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上讲台操作,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演示“圆的周长”时,使学生对圆周的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2.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把准备好的三个圆(课前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做成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沿着直尺滚动一周。
3.自主活动。学生观察后,组织小组讨论:滚动一周的长度与直径长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尽情地自由发挥,畅谈己见。
4.自我归纳。不论圆的大小如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由此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等于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值,我们把它称为“圆周率”。
5.自推公式。通过多媒体的信息传递,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这种引导教学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认识到教学过程就是自己跟老师共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各自显示出了特长和才华,结果是中慢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优秀生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而且提高了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深挖课本功能,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课本是教与学的依据。课堂上要留有一定的看书时间,引导学生钻研课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由于课本例题最具代表性,教学中要把它的应用功能充分挖掘出来,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等对题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多解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在变式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开拓解题思想,进而在探索中培养能力。
如在应用题的练习课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一道题:妈妈买三件衣服用了72元钱,买一条裤子8元钱。根据条件学生可提出下列问题:(1)买衣服和裤子共用了多少元钱?(2)买衣服比裤子多用了多少钱?(3)买衣服用的钱是买裤子的几倍?(4)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钱?(5)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钱?(6)一件衣服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几倍?这些问题学生都能独立解答,并能说明算理。将第一个条件改成“妈妈买3件衣服,每件衣服24元”,在搭上前六个问题让学生解答,使学生看清原形题与改编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知道为什么原形题的前三个问题是一步计算,后三个问题是两步计算。而改编题后为什么前三个问题改成三步计算,后三个问题改成一步计算。在将原形题的问题和条件改成:妈妈有96元钱,买三件衣服用了72元,买一条裤子用了8元,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完成后有个学生说:“这个改编题我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剩下的钱可以买几条裤子?”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只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他们的相互交流,完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最高峰。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应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把握教学内容所反映的教学要求和内涵,真正把学生的内部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的参与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富有生效,才能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