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党支部基于群体动力论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7379 浏览:220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已逐渐成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借鉴群体动力理论中的观点提出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一些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 群体动力理论
1006-3315(2013)11-143-002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与纽带,是高校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和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在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源于:科技论文www.618jyw.com
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加大工作力度,把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吸引到党的队伍中来,通过几年努力,使在校大学生党员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发展迅速,其比例也在党员队伍中稳步增长,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学生党员已达290.5万名。近年来全国各高校每年发展的大学生党员人数均超过了全国总的发展人数的三分之一,大学生党员已经成为中国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这正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绩。

一、当前高校党支部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多种思想观念的相互冲击,再加之学生党员身处学校教育的特殊性,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党员发展标准弱化: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学生党员方面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不少高校把发展大学生入党,提高学生党员比例看作是硬任务,相应的不少学生支部就把党员发展的人数看作是衡量支部工作成绩的一个最主要的硬指标,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学生党员数量和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激增,加之大学生在校时间短,流动性强,学生党支部正式党员数量有限,往往一个人要负责十几名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任务,自然很难保证工作质量;同时,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比较注重学习成绩和工作表现,而对政治素质、理想信念、思想觉悟等本质问题缺乏科学的考察办法,因而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再加之学校的入党培训基本上都采用集中培训方式,而从内容与方法上来看也多采取课堂教育灌输为主,并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这些都造成了新发展的学生党员综合素质不高。
2.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思想严重:现在的大学生正处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社会体制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价值和社会意识结构的变化,加之网络上各种思潮的泛滥,这使得多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受其中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入党并不是出于自身信仰,而是为将来的前途准备以及捞取政治资本。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实行的是双向选择,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学生把党员身份看作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种资本。据我们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并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通过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政治面貌因素对毕业生就业有显著影响,其就业发生比是其他毕业生的1.614倍,由此可见,党员就业过程中拥有较强的优势,这也是不少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大学生要求入党的原因。除此之处,现在中国的“公务员”考试是最热门的,而想要考上公务员,党员的身份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基本条件。
3.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很好发挥:通过我们对学生党支部成员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方面,只有18%的党员学生认为能够发挥,而有65.7%的党员学生认为基本能够发挥,有16.3%的党员学生认为不能发挥;同样的,在对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调查中,有19.2%认为能够发挥,65.1%认为基本能够发挥,而有15.7%认为不能够发挥。数据显示,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希望还有较大距离。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主要用来发展新党员和预备党员的转正,而其他的生活会,理论学习等很少举行,支部成员缺乏交流,导致党支部内部凝聚力不足,再加之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存在“积极分子积极干,预备党员干一半,正式党员不想干”的现象,党员意识薄弱,发挥不了先锋模范作用。
4.学生党支部的教育管理缺乏创新:绝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书记都由辅导员兼任或学生担任,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大都放在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上,而学生担任党支部书记又缺乏必要的锻炼与培养,这种现状就造成学生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很难到位。同时,党支部组织活动形式单一,质量不高,必要的理论学习多以“惯性的模式”以读报、念文件、听报告、召开座谈等老套形式进行,与实际结合不够,不足以激发学生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更谈不上理论水平与党性修养的提高。
2013年7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新的环境背景要求我们以创新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增强其自身的凝聚力,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其战斗力,使之成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政治核心。要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借鉴群体动力理论中的相关要素来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
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Kurt Lewin,他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由此他提出了心理力场的理论公式:B=f(P,E),其中B代表行为,P代表个人,E代表环境,f代表函数。由此可以看出群体动力理论就是要论述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Kurt Lewin指出,一般群体动力系统包含三大要素:凝聚力、驱动力、耗散力。其中凝聚力是保证群体稳定的因素,驱动力是促使群体发展和演化的因素,而耗散力则是破坏群体稳定,降低绩效的因素。 1.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从群体动力理论来分析,作用最强是其自身的凝聚力,而凝聚力的强大则来自于其成员精神充实的程度,精神越充实,凝聚力也就越大。从这一角度来说,要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首先高校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和学生党员的现实状况,明确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与工作方针,阐明学生党支部在学生党员培养、发展、教育中的作用,阐明学生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以此来指导学生党支部制定相应的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其次,学生党支部要有明确的目标,因为目标是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支部成员受目标吸引,并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就会有强烈的归属心理,尤其是目标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候,这种吸引作用会更为巨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落实到具体目标则是帮助学生党员全面发展,建立一支量多质优的学生党员队伍。但由于前面所述的原因,这个目标现在有所弱化,所以学生党支部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和思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并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党员,让他们具备积极向上的理想与价值追求,并对学生支部建设的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增强对学生支部的依赖感和归属感。
2.选好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驱动力最直接的来自于抓好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与培养。现在的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不少是由辅导员兼任的,但由于学生党员数量的逐渐增加和提出的把党支部建在班上的要求,所以学生党支部书记尽可能的由学生党员来担任,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党支部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的自我管理的职能优势。选拔的学生支部书记应该具有较为深厚的党的理论基础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并对党务工作有着饱满的热情,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与党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才能以较大的精力投入到党支部建设的工作中去。除此而外,作为一名学生,还应该成绩优良,有工作能力,在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受同学的信服,这样的党支部书记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能够在支部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从而成为党支部的核心。他们产生于学生中间,其一言一行都很容易引起支部成员感情上的共鸣,进而产生出巨大的感召力,这样就能对整个党支部产生驱动力,形成良好的风气。
3.健全和完善学生党支部工作体系:一个具有完善的条例制度,优良的管理办法的群体会保持群体的积极性,并驱动群体中的成员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一个优秀的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也同样如此。首先要健全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工作制度,规范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过程和方法,明确各支部成员的责权关系,理顺各项工作之间的接口,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党员直接参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中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完善学生党支部的教育培训制度,现在的学生党支部的教育培训重点主要放在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上,而未能形成体系,要知道,学生党支部面对的是一个个思维活跃,富有朝气,同时也是入党动机多样,理论素养不足的青年学生,要使他们成长成才,就必须要构筑起完整的学生党建培训体系,包括入党启蒙教育,党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等,同时严格党员发展标准,使学生党员的培养成为一个连续的有机过程,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三,还要建立学生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考核指标,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测评相结合,通过以评促建,提高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夯实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群众基础,更好地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4.创新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和活动方式:群体中耗散力的存在会破坏群体的凝聚力,影响群体绩效。学生党支部工作与活动习惯于原有模式,形式单一,对成员缺乏吸引力,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党支部建设成效取得的最大耗散力,所以在面对现在的学生党员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能力强,获取信息渠道广的特点,创新工作与活动方式,增强教育效果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一是要创新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形式,抓住活动主题,倡导形式多样化,将以前比较单一的形式通过互动式、情景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扩大为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知识竞赛,收看视频等,既提高了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成员间的交流。同时,还要看到网络的巨大影响力,可以利用网上论坛,在线访谈等形式创新支部活动;二是要丰富学生党支部活动的内容,将党的理论知识与大学生所关心的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各种现象与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敢于直面道德冲突与价值多元的现实,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辨别力和判断力,增强实效性。
本文受四川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2-2013年度立项课题“以实证为基础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性研究”资助,项目编号:SZ2012004
参考文献:
.《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
组织部,,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2013.7
[3]张晓满,柯思璇.《大学生综合素质对就业影响实证分析》,教育科研,2012年09期
[4]田建国.《大学生理论学习的主体、重点和方法》,高校辅导员学刊,22011年2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