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学方法简谈“解决不足”教学办法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5935 浏览:185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凡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思索中学习,从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解决问题 精心选材词 抓住审题
1672-1578(2013)07-0214-01
“解决问题”教学是决定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实现教学的多元性目标,提高小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下面笔者就“解决问题”教学谈几点体会。
1 精心选材,激发兴趣
“解决问题”中的问题本身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要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真正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数学问题,应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把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富有趣味、通俗易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例题到习题的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作为素材。例如在学习乘法应用时,选择平时排队做操、教室课桌摆放、课本文字的编排作题材;在在学习统计内容时,选择班上男女人数情况、穿校服统计情况、学生出勤情况、考试成绩统计情况、参加兴趣班人数统计情况、学生的年龄、身高统计情况、家庭住址统计情况、受表扬学生人数统计情况等等作为教学题材;在低年级的教学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中小动物、小情境作题材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抓住审题、注重分析
不会审题是学生存在的严重现象。由于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加上抽象的特点,学生对理解题意往往产生困难。对此,首先应该作到:

2.1认真题读题

从题目的整体上进行首次感知。先读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题目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初晓这件事的经过、结果怎样,此事是否是自己比较了解(或能理解)的事情,通过朗读、轻声读、默读等形式保证感知的精确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性。并通过题里文字、词语唤起表象,初步理解全题的事理。让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2.2设置情景

置身情景,运用直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题意。小学生知识经验有限,生活阅历少。应用题的情节比较陌生,叙述的形式是逆向或倒叙,还有一些与生活中表述有别的词语,往往会给学生理解题意带来困难。
例1:1千克黄豆可做4千克豆腐,12千克黄豆可以做多少千克豆腐?
大城市的不少小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而错列成:12÷4
因此,教师要根据题目的情节创设情景或在不改变题目条件下,转换叙述的事件,变为学生较熟悉的生活事例,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知识结构理解题意。也可用实物演示,使学生在观察数量关系变化中理解具体的题意。遇到某些数量关系隐蔽的问题还可采用表演、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节。
例2:一座大桥长2000米,一列200米长的火车以每秒20米的速度开过此桥,需要多少时间?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往往列为2000÷20如果设置一个情景引导学生用文具盒作火车,课桌作大桥,自己实践一下火车怎样过桥,火车从什么地方起到什么地方止,才算“开过”了桥。学生立刻会理解为什么要加上火车本身的长,从而找到解题的途径。
在教学中除了上面讲到让学生接触实际,参加实践外,还可以把问题的内容列成表格,画出图形,做成卡片,利用活动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常叫学生闭上眼睛,再现一下自己做过的、看过的、听过的东西。甚至可以采用画示意图、画线段图的方法把问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地显示出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的关系明朗化,为正确解题创造条件。
3 多样练习、训练思维

3.1通过一题多问的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相同的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可以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1,“六年级有女生45人,比男生少1/10”,请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可启发学生提出下列的问题:
(1)六年级男生有多少人?
(2)六年级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3)六年级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
(4)六年级男生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5)六年级女生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6)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3.2运用一题多变的训练,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运用一题多变的练习,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2,某人计划16天加工480个零件,加工了4天后,由于进行了技术革新,工作效率提高了1/3,求这批零件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在引导学生解答了这题后,可再启发学生从下列几方面条件作“一题多变”,并解答出来。
①改变已知条件中某一个条件:如:变“工作效率提高了
1/3”为“工作效率是原来的4/3”。再启发学生学生进行解答提前完成的天数为:16-4-(16-4)÷4/3=3(天)。
②改变结论:如:“变提前几天完成?”为“实际共用几天就可以完成?”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实际完成的天数为::4+(16-4)÷(1+1/3)=13(天)。
③和“工程问题”类比:变“计划16天加工480个零件”为“计划16天加工一批零件”,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设原来的工作效率为3,后来的工作效率则为4(1+3),则得提前的天数为:16-4-(16-4)÷(1+3)=3(天)。

3.3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通过培养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学生得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沟通解与解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出最佳解题方案,从而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这样,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能做到大纲要求的“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解答方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