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三不同”辨析电大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30550 浏览:1353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也是影响辅导员职业化素质提升的两个重要因素,必须从内涵构成、建设标准、实现路径对二者进行辨析,才能从根本上厘清关于辅导员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模糊认识,从而提升辅导员职业化素质,加速辅导员职业化进程,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精神 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王禹(1981- ),男,辽宁辽阳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处,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肖文学(1965- ),男,蒙古族,辽宁喀左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大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学生心理学研究。(辽宁 阜新 123000)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75-0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颁布以来,围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关研究成果难以胜数,但是,在职业化视域下,论及辅导员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的研究成果却很少,而且出现了很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为了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素质,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学校必须从内涵构成、建设标准、实现路径上对之认真辨析。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内涵构成不同

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是贯穿于各种职业的两个重要概念,不同的职业,其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各有不同的特点。“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①正是高校辅导员扮演这样的角色,决定其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内涵构成明显不同。
1.概念范畴不同。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是辅导员对于职业的理想、态度和价值的趋向,是对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提出的精神层面的要求,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其外在表现形式即是辅导员的行为、习惯和对待职业的恒常性理解。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指辅导员为达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要求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对辅导员职业角色和职业岗位提出的技能层面的要求,属于管理学研究的范畴。
2.构成内容不同。综合诸多研究成果,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基本构成要素可归纳为职业认识(主要包括辅导员的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主要包括辅导员的职业热情、职业荣誉感)、职业意志(主要包括辅导员的职业责任、职业良心、职业作风)三个大的方面七个小的方面。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体系庞杂,内容丰富,这在目前国内很多研究中都已提及,根据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融合辅导员角色定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两部分,即通用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
3.内涵属性不同。从职业发展的历程看,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内涵属性明显不同,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是理想、态度、价值观层面的内容,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魂,也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原动力和立业之本,更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核心;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经历了由非职业化到职业化、由低度职业化到高度职业化的演进过程。②是行为、表现等技能层面的内容,它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础,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条件和保障。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不同

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虽然都与工作性质、工作对象直接相关,但是,二者的评价标准及体现的具体内容完全不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精神贯穿于辅导员工作始终,它并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而是可以从实际效果或业绩中得到检验。评价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标准主要考察辅导员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考察辅导员的职业情感就是确认辅导员是否能够满腔热情地投入辅导员职业实践活动中去,履行好教师及管理干部的双重角色,热爱辅导员工作并努力为职业发展而奋斗。考察辅导员的职业意志就是确认辅导员是否具备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作风,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终身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与辅导员具体工作相衔接,评价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主要考察其通用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进一步说,通用职业能力与职业资质和资格认证相联系,具体包括组织能力,即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和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即为基层组织管理能力、制度管理能力和行为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专业职业能力与辅导员具体工作相联系,具体包括思想教育引导能力、学业指导能力、心理健康辅导能力、职业发展规划指导能力、就业指导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而无论是通用职业能力,还是专业职业能力的建设,最终的评价标准主要看辅导员是否具备职业资质和职业资格认证,是否具备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是否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否帮助大学生深化“自我”理念认识,为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提供有力保障,是否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和特点,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也就是说,检验、评价辅导员职业能力就是结合具体工作岗位,主要考察职业资质、职业资格认证及工作开展状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实践路径不同

“教师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③这是温家宝同志对全国教师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实践的高度概括。高校辅导员是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职业精神实践和职业能力实践,但路径内涵各有特殊性。
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包含着品德、性格、意识、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等非能力因素,是辅导员个体最终发展与取得成绩大小的根本动力,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是爱岗敬业。即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专心致志、坚定不移地做好本职工作,这是辅导员职业精神的核心。实践中,辅导员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职业为乐、以职业为荣,愿意奉献自己的才智与情感。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和高度责任感,教育影响和感染学生,热爱、信任、善待学生,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二是公正廉洁。即具备良好的职业作风,公正、公平、公开。实践中,辅导员应自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遵纪守法,廉洁修身,不断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我评价,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各项工作,服务学生。三是无私奉献。即给予、付出,不求回报。实践中,辅导员应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抱着知足、感恩、努力的态度,认真、细致、扎实地把本职工作做细、做实、做活、做好,达到尽善尽美。四是不断创新。即创造性开展工作,实践中,辅导员应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实现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而如上内容的践行,要求高校既要坚持外在灌输性特点,不断坚持职业精神的培养、培训,又要求辅导员不断开展自我教育,体现职业精神。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受职业精神的制约,是检验辅导员职业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实践中,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履行辅导员工作职责得以体现,具体包括:一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二是实施班级管理。即承担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三是实施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即辅导员定时定点对学生进行系统、实用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为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即辅导员应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和特点,结合不同年级需要层次,把握心理工作侧重点,采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必须厘清两者关系,根据各自特点,科学辨析,使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不断提高,职业化素质不断增强,从而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注释]
①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Z].2006-
07-23.
②沈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0(12):166.
③温家宝.在北京三十五中学讲话: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D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1380/10173267.html,2009-09-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