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内涵职业核心能力内涵新解及其结构审析学术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7599 浏览:239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能力,承载着更多的职业生涯意义和价值期待。目前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工具意义层面。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视域从职业、核心和能力三个维度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了内涵解读和意义延展,阐述了其具有内省和外审功能的层级结构和特征,认为职业核心能力既有形而上之思又有形而下之行,是在长期实践中提炼、整合、升华的知识、技能、经验、情感、价值观的协同性累积复合体。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特征 内涵延展 层级结构
[作者简介]盛树东(1959- ),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江苏 扬州 22512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1YJA880095)的子课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实效研究”、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重点研究课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体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JSJG100)和2011年江苏省农业委员会职业教育教改发展课题“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农业高职教学多维互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SNZJ2011043)和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18-03
20世纪末出现的波及全球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现代职业的工作组织形式和职业结构,职业人才的规格内涵、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职业教育在制度、组织、结构等方面经历着巨大变革来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职业个体被期望具有更大的职业流动性,因而职业能力的可转移性是当前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被赋予核心的职业能力就有了主导性和指导性意义。而拥有了卓越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否就可以所向披靡?因此,从动态的视角去审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其结构要素间的关系,对于促进职业核心能力的建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与特征

1.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厘定。能力通常指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一种内化了的个体品质,并能在相关的社会活动中得到外化,是驾驭自身知识以及为社会所能贡献的力量的综合体现,指向人的实际本领以及思想和行为的切实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包含着创造性与超越性。职业能力是以人的一定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把自身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对职业活动中事物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上。职业核心能力则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是职业活动的行为引领。它关乎自我与工作、现状与发展的契合度,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共时性和历时性并存的高度价值负载的文化选择和基本能动力量。职业核心能力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的、情感的、动作技能等方面能力的转移性,指可应用于不同职业情境的知识和技能;二是使这种转移成为可能的使能性,是将这些技能应用于新的情景的能力。
2.职业核心能力的特征。《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职业核心能力为大道,而大道无形但却又触手可及,既有形而上之思,又有形而下之行,在道与技、学与术、能与力、理论与方法、认识与实践、理性与实证中充分体现着自身的内在特征。
第一,内隐性。从职业能力的技术层面来分析,每一个职业在工作现场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特定能力专业,带有技术和专业的色彩。而职业核心能力是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有意识地内化、积淀和升华的个性心理特征,含有更多的文化元素,是职业个体生命的文化存在方式。专业特定能力是显性的,而职业核心能力则为职业能力体系的内隐状态。斯腾伯格等人的实验研究发现,内隐知识比显性知识具有更强烈的文化特征。内隐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体系比内隐的自然知识体系可能会对个体的认识与实践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波兰尼也早就断言,人类的内隐知识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层次上都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人类的认知实践活动实质上就是一个内隐知识发挥作用的过程。职业核心能力蕴涵着各类文化范型中价值、规范、行为方式和思维结晶对象化后内化为职业个体自身的文化因子,是专业特定能力形成和应用的条件和文化支撑。
第二,组织性。尽管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似乎有点宽泛又显得有些缺乏逻辑,然而它是个体内部认知整合和行为历练的结果,是一种协同性累积而不是单一相加的能力集合,是不断变化的“内省型”和谐、统一的有机组成,对个体在职业环境中的行为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其本身也是整体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具有组织性。同时,它又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没有已成的,一切都在变成中”的思想。虽然一个人从一种经验到另一种经验在保持同一性方面存在相当多的相似性,但他在面对特殊经验时绝非一模一样。
第三,普适性。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能力,它使从业者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变化,顺利进行职业活动,具有普遍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从业者所具有的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可使其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当从业者面对复杂的职业情境时,能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和迁移知识的基本能力。
第四,依附性。依附性是指本身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付一定的载体或依存方式。一是职业依附性:核心能力是一种基于职业活动的表现,离开具体的职业活动,核心能力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例如与人合作能力的体现总是要服从于一个工作任务的目的,在职场上并不存在单纯为体现团队精神而开展的训练。二是个体依附性,即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个体具有和展现核心能力的形式和内容各有不同。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者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每个人都拥有相应的核心能力,只是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核心能力都各具特色。第五,泛在性。泛在是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又不可见,交织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察觉出它们的存在。职业核心能力的泛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职业活动中,核心能力的发生无处不在;其次,对核心能力的需求无处不在;最后,职业场景的变化无处不在。每个人在受教育阶段、在从事社会劳动或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感受到核心能力的存在。不能忽视的是,核心能力的泛在性也隐含着某种超越技能或技巧的泛技术性,正是这种泛在性泛化特征,使核心能力对职业活动的意义就像生命需要水一样普通。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含义延展

基于上述对职业核心能力概念的理解,可以分别从职业、核心和能力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内涵解读和意义延展。
1.职业维度的延展。职业维度具有“外审”属性,其职业指向包括职业与职场两个方面,前者指所处行业的政策、经济、技术环境等因素,还可以包括就业者所处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内部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等;后者指职业工作中各要素及要素之间各种关系的总和,而个体竞争、团队合作、环境适应构成了职场的三维体系。此处的“职业”并不针对特定的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可以是不同种类的职业活动、不同层面的岗位工作,也可以是不同系列的职位职务,具有职业泛在性和普适性。
2.核心维度的延展。核心维度具有“内省”属性,是职业活动中事物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关键和本质所在。这里的核心有三层含义。第一,它是指职业个体能力体系中的灵魂和核心,可以引导、激发其他职业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生产性”价值。第二,它是指可以客观测度的个体行为特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把特质定义为“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它有使多种刺激在机能上等价作用,并有引起和导致一贯的适应和表现行为的能力”,如价值观、动机、个性或态度、技能和能力等,具有具身性和情境性。核心特质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两方面。绝对性是无形的、难以模仿,是职业个体独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整合,是其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竞争力;相对性是相对的、短期的比较优势,由于职业教育的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职业流动性日益增强,导致职业个体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从而使得比较优势的作用更加凸显。核心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比较优势的展示过程。第三,它是指核心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融通程度和速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一到多项核心流程,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简单来说包括两类能力,一是洞察力和预见力,二是企业一线的实施能力。这是个体和企业相互契合、内收凝练的核心特质。提升员工的核心能力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根本。当然,核心特质应是动态的,可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跃迁和提升,而不能形成职业能力的核心刚性和路径依赖。
3.能力维度的延展。能力维度具有效能属性,为绩效指向性,具体有两种:一是形成效能,即上述职业与核心两个因素通过外审内省、整合协调,驱使个体不断地构建、培育和优化自己的核心能力。二是工作效能,它是以形成效能为基础,是职业核心能力首要的识别标准和评价标准。依据效能的主体不同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衡量职业个体在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三个基本阶段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它以获得岗位、胜任岗位、拓展岗位发展空间(转岗能力)为指向,其效能指标既包括缩短与新工作岗位的磨合期,加快理论知识向实用能力转化的速度,又包括通过终身学习和获取可持续发展能力来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适者生存、能者发展、智者成功是“自然人”向“社会人”成功转变的三大效能阶段。二是以企业作为效能的主体,它是以效益提高、利润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效能指标,这也是职业个体能力价值最有力的体现。

三、职业核心能力的意义结构

目前大量对职业核心能力构成的研究多停留在工具意义层面,而从职业核心能力所承载的职业生涯意义和价值期待上分析,其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基本能力,而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积累而成的知识、技能、经验、情感、价值观的复合体(见21页图)。它包含以下三层意义结构:
1.能力表象层——职业核心能力的应用结构。能力表象层直观、形象,大致可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方法能力主要基于个人的,一般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的能力。它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知识、信息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主要有“自我管理”“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有“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等能力。但表象层能力并不停留在感知和概念上,含有更多的应用价值和生成要素。正确、丰富的表象积累是形成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2.能力积淀层——职业核心能力的驱动部分。认识论对技术理性主义的审视与反思,使形而下的现象界之思绕过职业核心能力的表象回到了问题的原点,看到了表象层能力从感知到理性、从概念到应用的积淀以及所形成的领导力、执行力、忍耐力和反思力这四种能力。领导力并不取决于是否为领导者,而是指管理自己、影响别人的能力,意味着我们总能从宏观和大局出发分析问题,在从事具体工作时保持自己的既定目标和使命不变,可以更容易地跳出一人、一事的层面,用一种整体化的、均衡的思路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界。执行力是贯彻组织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个体竞争力的核心,是把组织战略、规划和任务有效贯彻落实并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忍耐力即心理承受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耐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职业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无论是在职或待业,晋职与否,都要积极乐观,弹性面对挫折。反思力是指在职场实践中,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行为及其情景并进行“异位”解析和修正的能力。反思力也是一种变革力,是指在职业活动中既要善于继承,又要力图革新,是职业生涯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以上四种能力中,前两个能力是“硬能力”, 后两个是“软能力”,这四大能力保证职业核心能力的结构性动态协同增长。 3.能力支撑层——职业核心能力的驭控中心。该部分是表象层和积淀层的有力支撑,是其他各种知识能力的选择标准,也是其价值体系所在,是职业核心能力的最高境界,把握职业个体发展方向。
第一,职业品质。职业品质指个体在创业、就业、从业等职业活动中其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本质,概括为6C品质,即控制(Control)、承诺(Commitment)、挑战(Challenge)、合作(Collaboration)、尽责(Conscientiousness)和诚信(Credibility)。在职场中往往需要职业个体实现对很多感性行为的控制,需要对组织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去珍惜自己的事业,发挥自己的潜能,勇敢地突破自身的防线,抓住每一次表现自己和证明自己的机会,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具备包括合作意识、合作动机、合作倾向和合作策略的合作心理品质。而尽职尽责是职业核心能力重要的支撑要素。职业品质中最为重要的是诚信。它是为人之道和立身处事之本,使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价值和外延表现得以真正体现。
第二,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职业个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取向或态度,是对职业目标的认同和在这种认同基础上形成对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影响并引导个体行为的表现和职业满意度。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实施与职业相关的行为以及对其坚持性的信念,是主体的一种职业自信力,是自我效能信息认知加工能力、自我判断、评估、调节和激励能力的综合。主要体现两方面内容: 一是与职业内容有关的自我效能,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某一职业所规定的有关内容能力的信念;另一方面是有关职业行为过程的自我效能,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有关职业行为过程,实现行为目标能力的信念。
综上所述,职业核心能力是具有内省和外审功能的层级结构,其建构与凝练是自上而下,由易到难的。以上各类能力形成了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积累、沉淀、内化和升华的关系,高层次能力对低层次能力起着组织、控制与选择的作用。如图所示,职业品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自我效能感是职业核心能力的控制和驾驭元素,领导力、执行力、忍耐力和反思力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核心能力“四驱”动力系统并融合生成倍增动力,促使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不断提升,并通过对单个和多个能力要素进行关联、相关与综合作用,实现对能力评估和能力需求评估持续提炼和核心能力的自我修正。当职业个体部分素养达到一个水平层次后,就会有更高一个层次的能力体现,开始的状态可能是零散的、局部的,但通过不断努力,会逐步进入高层次的新阶段。
总之,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多重解读和研析,有利于充分认识并把握其丰富的内涵,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构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职业实训、职业适应和职业养成性教育应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三个基本向度,努力从基本能力、职业情境和个体潜力中去提炼、整合、升华职业个体的核心能力要素。
[参考文献]
(美)H.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大四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D/OL].http://petence a mirage?[J].McKinsey Quarterly,1997(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