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反思历史课堂教学及反思中专

更新时间:2024-01-03 点赞:3471 浏览:81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历史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完善,不能机械套用,也不能固步自封自己的老经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查找问题,寻找症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并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职责;创新;动机;模式;反思
课堂改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步伐,创新又是教学上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历史学科也和其它学科一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学的方法、方式也在不段地变化、创新。作为一名拼搏在一线上的教师,我谈一点自己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所得和所思。

一、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

古人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就告诉了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之中不但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传道。“道”,“道理、方法也”。狭义讲,所“授业中的知识本身、之后、知识之间得到的道理;广义上讲,涵盖的范围就大得多了:知识本身、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道理,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道理。“解惑”也与之相同也。教师向学生释疑释难的过程也就是辨理明是非的过程,是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启动,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向前奔走的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三个面向社会的人才。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祖先们辉煌成果的凝聚;历史课是流逝岁月的回顾和再现,是后代人承载未来的力量,源泉……在今天的经济大潮中,教师该怎样把课堂上的内容融入其中并适应今天;又该怎样培养学生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历史,运用历史为今天服务……,这都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首先解决的问题。初中生的年龄大都在12――15之间,处于青春时期,性格还没有定型,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于一些问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并且朦朦胧胧,好奇心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而且辨别能力差。学生们面对厚厚的历史书,在付课思想的驱使下,不容易耐下心来学,再加上历史课枯燥、乏味,学生们只是应付地翻上几页,至于所要掌握的知识只知道一些表面现象,不知所以然……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它们的特点为教学所用,并达之目的。例:我讲初一殷商甲骨文时,学生对甲骨文字非常好奇,七嘴八舌地议论:甲骨上怎能刻字,刻字有什么用处?……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我从先民们进行一些重大活动着手如:出征打仗,祭祀祖先,祷告上苍……进行占卜,火烤甲骨……甲骨文反映了殷商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我们的国语——今天语言,又成为世界上通用的语言之一,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由产生一直沿传到今天的……这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甲骨文产生一种敬意,并为我们拥有这样古老的文字而感到骄傲……学生对甲骨文的认识从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思想上也得到了升华。又如,“诸子百家”一课中,讲到韩非的政治主张“法”时,我有意识地联系到今天,问学生我国现在依靠什么治国?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依法治国”。随后我详细地讲了韩非的“法”与我们今天实施的“法”的内涵、对象都不一样……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增强了今天的法制观念……学生们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建设者,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要面向未来。今人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就是要为学生的未来设计出正确的人生轨迹,在青少年心灵中播下明天希望的种子……

二、深入学生心灵,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受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影响不同,学生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课前必须找出影响学生学习因素所在,才能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育方法对症下药。从心理角度来分析:人的智力和学习虽有一定的关系,而一些非智力因素也对学生起着重要作用。如:情感、意志、气质等等。初中生对环境的感受不一样,适应程度也不一样。他们情感各异,意志、气质各不相同;又正是意气风发时期,求知欲很强,争强好胜、都想充分展现自我,并且对荣誉特别看重;还有一部分人自卑心理很强,意志脆弱……因此,教师教学中方法不能简单粗暴,要把爱心渗透到每个细节中,面对学生的言行尽可能顾及全面。提问题时,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618jyw.com
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多表扬,少批平,多肯定,少摇头;对回答错的学生,要委婉地指出错在哪里,并用关切的口气鼓励“稍一怒力,下次一定回答正确……”切不可讽刺、挖苦,免得挫伤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特殊问题和情况。例如:八三班学生王莹为人热情性格开朗,一次在回答问题时精神恍惚,所问非所答,引起学生的嘻笑,她坐下时眼泪流了下来。这是我预料不到的事情,因为她平常的学习成绩在全班中等以上。下课后我怀着疑问,询问她的同桌也是同村的学生才知道她的父母之间发生矛盾闹离婚,给她造成了心理上打击并影响到整个学习过程的。于是午饭时我主动把她教导我的办公室,以父亲的慈爱关怀地让她吃饭。她显得很腼腆,支支吾吾闪闪烁烁,眼含泪花。当我问起她家庭情况时她失声地哭了……我劝她不要哭,要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呢,以一个儿女的身份和义务去劝说父母——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是未来的希望,精神的寄托,是家庭和谐的纽带。过了一周我问她情况并准备以一位老师做家访而尽一点绵薄之力时,她笑嘻嘻地告诉我;经过她和弟弟的再三劝说,父母和好了。从此一个天真烂漫的笑脸又出现在课堂上。
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气质等特点的了解和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时间的细心的过程,他会伴随着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因而,教师要放下架子,深入学生中与其多交谈、多沟通,从学生的言谈、举动、日常生活中了解各自的秉性、所好、所求……教学中才能作到有的方矢。不然,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其内因变化

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其宗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动,达到教学目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动机一般分强、中、弱三等程度。动机中中等程度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并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学习。过强了则急于求成、欲速不达;过弱则麻木不仁、滞溜不前。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和其他事物一样都有一个过程,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事物内因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正确的引导利于促其内因的变化。每学期开始的前一阶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迸发的最近佳时机。人们常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抓住这一段时间,在课堂上利用历史学科特有的自身优点,多穿插一些历史上有作为的名人或一些激励人前进的事例以激起学生学习动机——将来在社会各个领域以显身手。学生学习动机一旦调动起来,他没就会为自己的动机付出实际行动,在学习中,激发出不可估量的和动力,这些内因的变化,就会为课堂教学得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上教学方法的探索和使用,正是要促使学生学习内因发生变化,激起他们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探索性……为使其成为新型的人才打下基础。
历史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完善,不能机械套用,也不能固步自封自己的老经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查找问题,寻找症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