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高效浅析应用信息技术,推动语文高效课堂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20426 浏览:867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迅速发展,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平台,为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同时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教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巧妙地使用信息技术,使它成为语文教学中真正有效的辅助手段,促进语文高效课堂。

一、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参与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庐山的云雾》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变化万千,奇美幽静,我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在图中注上形容云雾的词语,然后再读课文,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为了让学生完全入情入境,感受庐山的幽静,感悟云雾的神秘,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闭目聆听描写“庐山云雾”的录音。录音中悠扬的音乐,夹杂着清晨山中鸟叫的声音,还有动情的描述。音乐的强弱,语调的高低让学生眼前展现出了庐山云雾的美:时而如白云从身边抚过,时而又如倾泻而下的九天瀑布。学生投入地听了,身临其境。在谈感受时,有的学生发自内心的说:“我仿佛置身于那神秘的云雾中。”还有学生说:“我一定要到庐山去,亲眼看看那神奇多变的云雾!”至此,学生的感情体验、心灵交流可谓是水到渠成。

二、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制作了课件: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全诗并配乐朗诵,这样既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又能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然后我引导学生猜测本诗作者及朝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给出答案,显示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所作,从而加深了印象。学生开始自由吟诗时我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吟诗的节奏映入学生的眼帘,激发了学生有节奏的吟诗的,使课堂的学习气氛热情高涨。
在学习诗句理解时,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诗中只字未提。我考虑到学生对庐山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备课时就通过信息网查到大量关于庐山的图片信息,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围绕“观察庐山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进行自主探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最后,我又突破了课本的限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出还有哪些事物属于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结果也不相同的。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这样,既扩充教学知识量,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又丰富了课堂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味诗歌的意境,这比用优美的语言去阐述诗歌的意境效果更好,因为学生更相信自己的切实感受,并且通过自己切实感受深层地领悟作者的情感。

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感知语言,培养学生语感

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如何才能最终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语感的训练不能凭教师的三言两语,而是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和富有情绪色彩等特点。而我们的阅读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如《草原》一文,老舍对他初入草原的印象是这样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草地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和,就像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天际……”,在这里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如:“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广阔辽远之感。此时可用录像,通过镜头的拉近、拉远,画面的更迭、定格,让学生比较、观察、体会,反复吟诵表示画面的句子,在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草原的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产生明快、愉悦的情感。

四、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启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沉在黄河中的铁牛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怀丙和尚不愧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学习中,学生指出了怀丙和尚的做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说:“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将两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捞八只铁牛需要把16船泥沙铲到黄河,这样做既费事,又可能将河套堵塞。”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议论纷纷,自由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找到了更完善的捞铁牛的方法。这时候,教师请学生将他们想出的好办法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总之,巧用信息技术能使语言文字兼备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也只有学生积极参与高效率学习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