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体验生活美术课中如何体验生活课堂

更新时间:2024-01-12 点赞:14048 浏览:58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减负增效”就是尽可能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平时的美术课中,努力打造融入生活的课堂,多考察生活,体验生活,展现生活,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减负;感受;体验;展现;生活;增效

一、考察生活——真正使学生融入社会

平时多细心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美术创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上《青春风采》这课之前,我便让学生在假日,或者自己在买衣服时去仔细观察各类服装,了解最新服装款式、颜色等等,为在上课时自己设计喜欢的服装做好准备。有了课前的自主学习活动,有了对服装的广泛的调查基础,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表现积极。对一些生活中的服装的评价非常准确,而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设计出有自己独特想法的服装。这样课堂效率非常高,学生不光对这类课非常喜欢,而且能快速有效地完成课堂作业。这应该便是美术课中的“减负增效”吧!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欣赏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的能力。

二、体验生活——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

由于学校提供的美术工具、材料的欠缺,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在课上都无法让学生做到亲身体验。遇到这些情况又要如何解决呢?我曾经看过一个富阳的美术老师上课的视频,视频中的老师首先请了几位学生上台表演了几个动作,让讲台下的学生来猜测。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今天的主题雕塑。在介绍雕塑的过程中,老师并不是拿几张经典的雕塑作品让学生进行分析,而是选择了学生日常看到过的熟悉的作品进行分析。
只有对事物有所感,才能够有体验,才能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美术课堂当中,充分的吸收知识。特别是美术欣赏课,有些艺术品可能学生在上课之前不曾看到过,如果直接讲些世界著名的艺术品,这样学生很难想象与接受,这样会形成老师在课上生龙活虎的讲述这件雕塑的价值等现象,学生则是听了云里雾里,一节课下来听进去的没有多少,更不用说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对周围的雕塑进行评价了。所以在九年级上《城市雕塑》(欣赏与评述)这课之前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拍摄了学生生活中看到过的熟悉的雕塑作品。按雕塑的特点进行了分类:(1)雕塑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寓意性。如“鲁迅故里”——雕塑组成有弧形的浮雕墙,墙前是5尊铸铜雕像,分别是少年鲁迅与闰土、儿时伙伴、教书先生及一学童。雕塑以版画形式来颂扬鲁迅先生大力提倡版画艺术的功绩;将浮雕墙处理成弧形,使作品视野开阔、观赏流畅,并巧妙遮盖生硬的墙体多处转角弊端;浮雕墙采用花岗岩雕刻嵌铜的全新工艺,其视觉魅力已经成为绍兴的城市名片;雕塑从功能上形成景区的视觉中心,成为城市灵魂载体,显示城市雕塑的真正意义。(雕塑中鲁迅形象参考了李以泰教授的版画作品)。鲁迅,绍兴的象征,走在绍兴的大街小巷,满目都是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单位、社会团体等,如鲁迅幼儿园、鲁迅小学、鲁迅中学、树人中学、鲁迅图书馆、鲁迅电影院、鲁迅路、鲁迅广场等等,还有各种各样以鲁迅作品为店名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在来绍寻访历史文化的游人中,传唱最多的也是两个字—鲁迅……沿着鲁迅当年的足迹,人们走进绍兴,来这片鲁迅当年生活过的土地上,感受他特有的风情,解读他特有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鲁迅已成为现代绍兴的代名词。当学生一看到鲁迅这一熟悉的雕塑,马上就如身临其境!老师只要稍微引导,学生便能很好的体会。学生在观看这些熟悉的雕塑,有利于为后面老师要介绍的世界性的雕塑作品做好铺垫和准备,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雕塑知识,了解到雕塑的出现必须要考虑到所处地里位置以及人文文化,更能参与到课堂知识的讨论中并发表自己的思想。
可见,选择学生感知过的、体验过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老师虽然知道这点,因为准备材料比较麻烦,为了上一节课而花费时间去拍一些和课堂相联系的学生熟悉的事物觉得不值得等等原因。很多老师往往在上美术课的时候,总是觉得只要把课本当中的知识点拿来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不去考虑学生到底喜欢不喜欢听,听进去没有,吸收了多少,能否运用等。这样的课堂是非常失败的。

三、展现生活——真正触动学生心灵

参与能对活动产生兴趣,兴趣又能诱发学生积极的去参与,参与能使学生由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学习的气氛活跃,使学生更富有自信心和创造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合作交流,体验探究乐趣。”我一直赞成有时间、有条件就应该带学生走到生活中去体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在具体的作品面前,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感受,去体悟,去想象,去发现。让学生自由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服装的搭配,教师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了解知识点,最后的十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服装搭配,这样学生学以致用快速发现问题并能在课堂中解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知识点。
新课程所设置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为美术教育开辟了一方新天地,为学生提供了一条美术学习的新途径,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性质和职称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理念,积极探索、尝试更新,真正将学习引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新境界。
“视徒如已,反已以教,则得教之情也。”——《吕氏春秋》,立足于这样的理念,也许不能很快收到成效,但教育从来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美术老师更期冀的是孩子们的未来人生路上,会感受到曾经的美术课给予的滋养。这样的生活体验也许才能让孩子一生受用吧!
参考文献: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肖川.教育的视界[M].岳麓书社出版发行,200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