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培养学生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6746 浏览:225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正丰子恺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还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脱,形式灵活多样,本文主要讲述丰子恺先生关于《渐》的故事,对于一篇哲理散文,教师意在引导学生感知“收缩有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进而懂得珍惜,学生收获的不只是案头之文章,更多的一种生命的体悟。在教师清丽自然的讲述中,勾勒出一份人性的关照,使得学生很容易通过文字的小径,接近文字主人蔚然深秀的清怀。
【关键词】丰子恺;散文;听课;析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诚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发展”,语文课是实施审美教学的重要媒介,让“审美”走向文学作品教学是这节课的可贵之处。教学是围绕“用心感受作品,感受生活,表现生活”展开的, 在文本的阅读之下,这应该是整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走进“作者”

通过对作者丰子恺的先生的介绍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从肖像入手,这位鹤发童颜的老先生,一生七十七岁,憧憬着“天下如同一家”。
﹝师﹞丰子恺先生说,能够占据他的心灵的,只有“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经过刚才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他的信仰里有一种成分,那是……
﹝生﹞佛家思想。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漫画世界。多媒体展示丰子恺漫画作品——《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爸爸不在家的时候》等
[评]朱自清评说“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将诗的境界一鳞一爪的揭露出来,我们就像吃橄榄一样,老咂着那味”。朱光潜也说丰子恺的漫画“每一幅都有一点令人永远不忘的东西”。
学生可以体会到,这些作品里有儿童,有大人,有大自然,有谐趣,也有诗意,可见丰子恺先生追求的有儿童的真,人间的善,还有大自然的美,是“诗与画的结合”。他还被称为“随笔大师”,散文代表作品《缘缘堂随笔》,《车厢人生》。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缘缘堂随笔》第一篇——《渐》。学生此时已经了解这位大师创作的立足点:儿童本位的赤子之心和佛家的守真守善。

二、走进“渐”

走进“渐”是指从题目入手,直接感知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内涵。

三、理解“渐”

过渡:一个字的题目最难理解,既然是文章的题目,和文章主旨的关系一定比较密切,那么,和“渐”字有关的句子应该是每一段的关键句。引导学生直接进入文本,一段一段找出关键句,归纳“渐”在文中的内涵。
[评]老师引导合每一段的这些信息,给文章中的“渐”下一个定义。“渐”实际上是什么?我们先给它一个中心语——变化,这种变化的特点是——极微极缓,它的本质是——时间。这样,“渐”就是以时间为基础的极微极缓的变化。

四、认识“渐”

一起解读出了文章里的“渐”。从刚才对各段的中心句的解读,我们知道文章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世间万物都在“渐”变,比如第五段举了时针为例,时针的移动虽然不容易觉察,但我们依然看得到它的移动,这是有形的“渐”。可是,时钟代表的是它背后的:时间。分析文中各段关于“渐”的例子 ,认识有形的“渐”和无形的“渐”。 结论:一切事物的常态都是“渐”。

五、把握“渐”

“渐”有有形的,还有无形的;我们还可以认识到,世间一切事物的常态,都是“渐”变。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在生活中学着去把握“渐”,而渐的本质既然的时间,那么,把握“渐”,换一个说法,就是要把握时间!
[评] 课程设计和讲解扣准文本,通过知识的回溯,强化理解。从直接感知作品的形式切入,学生能够清晰深入的体会“渐”背后的抽象的人生变化,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可感可触,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悦耳、悦心、悦目”的感受,走进文本,使教学的阅读目的融合与审美欣赏之中。

六、走出“渐”

走出“渐”的目的在于深入探究作品的意蕴美和人生启示,学到这里,课文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丰子恺先生还有话要说,老师继续创设问题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1.探讨:一切都可以“渐”吗?

2.探究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

( 品读倒数第二段,探讨作者的评论;品读最后一段,探究“大人格”与 “大人生”)。
实录:亲情!友情不会变!
(师)我们会慢慢长大,我们的父母会慢慢变老,这都是有形的“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www.618jyw.com
渐”。可是,我们和父母之间感情是无形的啊,我们愿意它“渐”变吗?
﹝生﹞不愿意!
﹝师﹞即使变了,也应该越变越浓,越变越好啊。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不是都“渐”变“渐”好了呢?一起品读倒数第二段——(齐读)
﹝师﹞在这一段里,从文中旅客搭车的那一幕,我们看到,毕竟还是有人在下车这件事上不跟随众人一起挤,这种人,作者说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生﹞明达之人。
﹝师﹞百年的寿命,大家觉得长吗?
﹝师﹞可作者为什么说,“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学生思考后展开积极的讨论
归纳:丰子恺先生发出这样的感慨:百年的人生太长了!如果人的寿命就像搭船乘车的时间那么短的话,人世间也许会少一些争斗,多一些谦让,和平。在一时一事上容易明达,在长长的一生中要保持这份明达,就不容易了。所以,作者才会说,“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能否一生守善,如果坚持了,那么即使生命凝结为一个瞬间,也是美好的。
[评]黑格尔指出:“美的要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借以表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文学作品的意蕴美也就是作品的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着的丰富的情感,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的精神内涵。老师结合写作背景,作者身世,生活经历挖掘作品的意蕴美,透过表层沿着情感而渗入思想认识的美,进而谈到:佛家讲究人有善根,要守真守善。而这份明达,在信仰佛教的丰子恺先生看来,应当是内心深处的真和善!不让它们“渐渐”遗失。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作家并不是为了创作才去感受,而是有了感受必须创作。作家对生活有感受,我们则是对人家的感受有感受,进而学会感受生活,表现生活。

七、知识迁移:如何对待生命中的“渐”

文章的要旨把握住了。有人说,读文章有三读,一是读文章,二是读作者,三是读自己。回到我们自身来,在学了这篇《渐》之后,同学们,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生命中的“渐”呢?
新教材在思想意识上强化这样一种认识: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本课的情景设置更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凭着生活经验去感悟,还可悟得更丰富的感受。 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重视新旧知识的钩连,体现现代教育理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兴趣,态度,动机。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老师的小结准确到位,并且注重文化积淀,体现传统文化熏陶作用。
我们古代有一个成语叫“防微杜渐”!如果我们原来就是真的善的,那就要防微杜“渐”,守住它们;如果我们身上本来就有不好的成分,那我们就要摒弃它们,迎接好的“渐”,努力使自己“渐”变“渐”好。
课堂小结学生受到的启示:人生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但不管是短还是长,我们都要学着——防微杜“渐”!守真守善!这样,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美好的。
新旧知识关联起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是一节非常美满的语文课,老师在课堂上亲切自然,使阅读触摸到文本中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和体味人生,教会学生培养人格,造就个性。由此,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人生处处,生活时时”都能融入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周小兵.纯净的心灵 悲悯的情怀——丰子恺散文《蜜蜂》赏析[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年05期
黄茨娅.大声朗读也很爽[J].金秋,2011年12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