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态学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研究生英语教学革新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25 点赞:7614 浏览:235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教育生态学概述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相互渗透融合的产物。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及方法,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与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研究构成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主体、教育活动、生态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教育的发展规律及趋势的科学。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其《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education ecology)这一概念,开启了运用生态学理论审视教育领域的先河,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工具。此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其中有以研究教育资源的分布为主的英国学者(Eggleston),也有注重对教育、文化和生态危机等宏观教育生态研究的C·A·Browers,还有侧重于微观学校生态研究的古德莱德(Goodlad, J.I)等,其研究日益丰富并不断向纵深发展。
我国的教育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1990年吴鼎富在其专著《教育生态学》中借用了不少生态学理论、概念和术语,分析了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因子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此后,任凯等人也借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深入分析了教育现象。2000年范国睿从文化、人口资源以及环境多个角度阐述教育生态问题。2006年吴林福在其所著的《教育生态管理》一书中对主体、环境、信息、课堂生态、危机的管理作了系统论述。
国内外众多研究的趋势表明,教育生态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用生态学的一些方法切实分析和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生态学的内涵决定着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一种适应时展的全新教育理念。
二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生态主体人数众多、个体差异大
在研究生英语课堂这一生态环境中,学生是最为重要的生态主体。随着我国研究生的逐年扩招以及研究生培养形式的日益丰富,研究生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教学生态系统中生命体数量的增加导致教学资源短缺,班级规模扩大,课堂效果难以保证;其次,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为“因材施教”设置了障碍。
2教学生态环境失衡现象较为普遍
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学生都很难充分接触真实的语境,课堂交际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过于单一,课堂环境(物理环境、课堂氛围、心理环境等)尚需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文素养及价值观等常常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教学生态系统的综合平衡。
3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失衡
研究生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多元的生态环境。然而,目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大多仍采用“词汇讲解———课文分析———语法强化———复习巩固”这种单向的、静态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被充分彰显,其语言运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足够提升。另外,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尚未被提升到相应高度。这些都违背了课堂生态系统的规律,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生态学原理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针对我国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教师可借助教育生态学中的几大经典理论对目前的研究生英语课堂进行改革,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效能。
1尊重耐度定律及最适度原则,释放课堂压力
根据Shelford的耐度定律(the Law of Tolerance):生命体对其赖以生存的生态因子的耐受度和承受力是有限的,超过或达不到应有的度,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这一原则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有如下启示:(1)调整课堂规模,创造适宜的生态空间环境。外语教学公认的最佳规模为10—20名学生,不适当的密度将阻碍教育群体的正常活动,导致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之间的失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各大研究生培养机构应加大教育资源及师资的投入,尽可能将教学的规模向“最适度”状态调整;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适当的补偿策略,如在大班授课过程中进行分组学习,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等方式降低“超耐度”的负面影响。(2)调整课程任务设置的数量、难度及时间分配,使之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心理耐度,减少其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培养其自信心及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轻松、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
2利用多种手段创设交际情境,降低花盆效应
花盆效应,即局部生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环境。在人为创造的适宜环境条件下,作物和花卉可以长得很好。但是,一旦离开人的精心照顾,其生存能力就会大大削弱,可能出现枯萎甚至死亡。现阶段的研究生英语课堂,正是一个这样的“花盆环境”,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情境。在老师精心创造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利用书本系统地进行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的学习。然而,在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时,由于缺乏真实语境的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操练,学生往往无法适从,难以完成有效的交际。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营造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生态环境。
(1)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跨越时空局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生态系统的物理环境构成也相应发生改变,教室、黑板、粉笔、讲台等传统教学设备不再是教师的唯一选择。充分而有效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活动中将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非本土英语学习者最缺少的就是接触纯正英语文化语境的机会。通过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图片、文本、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语料输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感受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价值取向、信仰理念等方方面面,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原汁原味的语言学习生态环境。此外,仅课堂学习远不能完成英语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适应更大生态系统的能力才是生态教学的最终目标。课下,教师可利用学生学习平台、、博客、电邮、微信等沟通方式为学生发放学习材料、布置任务并答疑解惑;各高校也应加大研究生英语的课程投入,建立自主学习系统,便于教师监督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利于教师的自我提升及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新型的英语教学生态环境应该是多维度物理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的有机整合,这种开放的、可延伸的生态环境将大大弥补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本土语境的缺失,从而有效降低“花盆效应”。 (2)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创设真实交际情境
生态环境需要由生态主体的活动来激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专业特色、职业需求及心理特征等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投入其中。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典故引用或时事介绍导入情境;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情境;组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开展小组讨论,开阔学生思维;穿插音乐或歌曲,完善场景构建等。在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胆量及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在生态系统中生存发展。
(3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618jyw.com
)开辟第二课堂,鼓励课外实践
研究生英语课程的课时有限,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语言实践活动,走出课堂小生态环境,走进社会大生态环境,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如各种英语技能大赛(口语比赛、演讲比赛、歌曲大赛等)、英语话剧表演、英语专题讲座、英语影片欣赏、英语角、英语沙龙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一些跨文化交际活动,例如,和留学生进行联欢和交流,庆祝西方节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跨越交际障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发挥边缘效应,培养复合型人才
边缘效应,又称周边效应,指在两个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的协合作用,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产生出若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超强的适应力的交叉物种。边缘效应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生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向:英语课生态系统和专业课生态系统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将有助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与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的研究生英语多以通用英语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为主,学生虽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但尚缺乏与之专业相符的学术交流能力和职业沟通能力。因此,研究生英语课程应充分利用边缘效应,将EGP教学与ESP(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学有机结合,将专业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这种教学体系对研究生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同时拥有语言培训能力及专业知识技能。因此,高校和教师个人应加强ESP师资培训与进修,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总之,作为教育学与生态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教育生态学为我国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在生态学视角下审视研究生英语教学生态环境的现状并应用生态学原理去改进教学过程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理论基础。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博大精深,文章只是浅析了其中几个原理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营造开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英语生态环境有一定帮助和启发。
参考文献
Leather.J, J. Van Dam. Ecolog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M]. Dordrench: Kluwer Acadamic Publishers, 2003:12.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67.
[3]文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3-2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