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关注体验试述培养数感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18626 浏览:828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数感可以理解为人主动、自觉理解数字本身特征及数字之间关联和灵活解决关于数字问题的态度与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心有所系、意有所依、依有所得”,让学生逐步积累经验,逐步有所感有所悟。

一、关注学生生活体验——有所系

学生数感的形成,有赖于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深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一种方略意识,基于学情顺应规律,以儿童生活世界为背景,找准数感建立支点,使儿童能主动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感悟真实自然的数,提炼出数学信息,经历一种“发现”的数的感知的心理历程,进而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用数学的思维模式“创造”数学,建立一定的数感。
例:从小学入学准备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人或物计数时,将同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既渗透了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又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了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在之后的“1-5”的认识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具体的人或物中抽象出数,并用“1-5”各数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再用相应的小棒根数摆成自己经验中的几何图形或用其它不同的方法表示,既帮助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认知过程,初步感知各数的基数、序数含义,会认、读、表示(描述)这些数,认识同一个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倡导自主协作探究——有所依

数的概念的抽象及数量关系的建构、运算结果的估计一般要经历具体的实践操作和思维探究后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探究、自主发现的数学活动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交流,经历有关的数的活动过程,强化感知,促进思维,积累丰富的数感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1.主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个体的内化过程,不同个体其知识背景及对知识内容的解读方式、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考虑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因素,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如:教学“谁比谁多(少)几”,出示课本“在操场上”场景图: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一共有多少人?老师比学生少几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学比女同学少几人?女同学比学多几人?……”通过这一开放式问题的设置,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观察、思考、交流的空间,引发探索需求,主动参与,开发个性潜能,发展个体独到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

2.指导操作,自主发现

理性的认识有赖于感性经验的积累,动手操作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此,操作实践应成为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如:教“9+几”的进位加法时,在出现新问题“9+5、8+9”后,适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算一算,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9+5=( ) 9+5=( ) 8+9=( ) 8+9=( )
1 4 4 5 2 7 7 1
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自己探索、发现,亲自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思维,发现问题的本质,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及方法,学生的数感得到很大的发展。

3.加强合作意识,拓展学法指导

信息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而最优化的过程则是多向交流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宏观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捕捉恰当的合作时机,为学生提供有意义、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或活动,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在合作中积累活动经验,为学生的数感发展开辟捷径。
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时,教师通过北京和巴黎得票多少的比较引出退位减法“56-18”,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接着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先小组讨论、交流、操作,最后得出计算方法,在总结方法时也可让学生先小组内说说,再选一名代表发言。这样在认知难点处引导学生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从十位退1”的办法。这样的数学活动学生学会了交流与合作,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丰富了数与数的运算经验,发展了学生良好的数感品质。

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有所得

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个性创造性的体现也正是数感培养的最高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引导自主探究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如:“数字的用处”一课中,学生对于数字可以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数量和序数已是耳熟能详,再通过让学生调查、观察、分析、讨论后发现数字在生活、经济、国防等方面还有更多更妙的用处和使用的优越性,如:学籍号、地区邮政编码、编号、汽车牌照、书编号等的编号规律及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数字编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这样的数学活动使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探索发现到拓展应用,让生活数学化,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再让数学生活化,经历量的质变进而实现质的量化,学生的数感得到极大的提升,其数感品质显而易见。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城关中心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