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圆锥曲线2013年高考圆锥曲线与设而不求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9564 浏览:356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设而不求法已是一类解决圆锥曲线问题中较为成熟和普遍的方法,但今天我们仍将结合几个例子来进一步探讨这一话题.结合笔者对2013年各省市高考数学卷的统计研究,笔者发现设而不求法在圆锥曲线类题目中仍具有其用武之地.现就三个方面的问题谈谈设而不求法在2013年高考圆锥曲线内的应用.
【关键词】2013年高考;圆锥曲线;设而不求

1.向量等式问题

在圆锥曲线大题中,常常将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直线的方程、向量的运算等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考查用代数方法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其中不乏整体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巧妙利用.解决此类题目要紧紧抓住过焦点、截得弦长、直线斜率等关键词,结合韦达定理、中点坐标公式、向量内积公式等,相互联系,整体代入,设而不求.2013年,天津卷及湖南卷等都涉及向量与圆锥曲线相结合的问题.
例1 (2013高考天津卷,理科)设椭圆x2a2+y2b2=1(a>b>0)的左焦点为F,离心率为33,过点F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为433.(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设A,B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过点F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椭圆交于C,D两点.若AC·DB+AD·CB=8,求k的值.
解析 (Ⅰ)根据已知离心率及截线段长,将过F点与x轴垂直的直线与椭圆方程联立,可求得椭圆的方程为x23+y22=1(式①).(Ⅱ)设点C(x1,y1),D(x2,y2),由F(-1,0)得直线CD的方程为y=k(x+1)(式②),式①与式②联立消去y,整理得(2+3k2)x2+6k2x+3k2-6=0.由韦达定理可得:x1+x2=-6k2/(2+3k2),x1x2=(3k由已知得6+(2k2+12)/(2+3k2)=8,解得k=±2.

2.直线方程问题

求直线方程问题常见的有两类:一是过“定”点直线的方程,定点常为焦点、顶点或已知点;二是“定”斜率.涉及这两类问题时,要结合中点坐标公式、斜率公式和“点差法”整体代入.2013年,新课标理科卷、陕西卷、四川卷等都涉及该类问题.
例2 (2013高考陕西卷,文科)已知动点M(x,y)到直线l:x=4的距离是它到点N(1,0)的距离的2倍.
(Ⅰ)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Ⅱ)过点P(0,3)的直线m与轨迹C交于A,B两点,若A是PB的中点,求直线m的斜率.
解析 (Ⅰ)设M到直线l的距离为d,据题意,d=2|MN|.因此|4-x|=2(x-1)2+y2,即x24+y23=1.(Ⅱ)设m:y=kx+3,A(x1,y1),B(x2,y2).联立直线m的方程与椭圆方程有(3+4k2)x2+24kx+24=0.其中,Δ>0,即k2>32.由韦达定理得:x1+x2=-24k3+4k2,x1x2=243+4k2,因A是PB的中点,故x2=2x1.因此,x1=-8k3+4k2,x21=12k3+4k2,解之得k=±32.所以直线m的斜率为-32或32.

3.轨迹方程问题

轨迹方程问题重要的是找准动点与已知圆锥曲线的关系,动点的轨迹常有中点的轨迹、等比点的轨迹、固定面积图形中某动点的轨迹.而关系则有夹角关系、距离关系、垂直关系、面积关系等.解此类题目常将这层“关系”作为解题的突破口.2013年,辽宁卷、湖南卷等涉及了此类问题.
例3 (2013高考辽宁卷,理科)已知抛物线C1:x2=4y,C2:x2=-2py(p>0).点M(x0,y0)在抛物线C2上,过M作C1的切线,切点为A,B(M为原点O时,A,B重合于O).当x0=1-2时,切线MA的斜率为-12.(Ⅰ)求p的值;(Ⅱ)当M在C2上运动时,求线段AB中点N的轨迹方程(A,B重合于O时,中点为O).
解析 (Ⅰ)对C1的方程求导,结合MA的斜率可求得MA的方程为y=-12(x+1)+14.因点M在直线MA和抛物线C2上,故易解得p=2.(Ⅱ)设N(x,y),Ax1,x214,Bx2,x224,x1≠x2.由N为线段AB中点知x=x1+x22(式③),y=x21+x228(式④),切线MA,MB的方程为y=x12(x-x1)+x214,y=x22(x-x2)+x源于: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224.将MA,MB的方程联立得交点M(x0,y0)的坐标为x0=x1+x22,y0=x1x24.因为点M(x0,y0)在C2上,即x20=-4y0,所以x1x2=-x21+x226(式⑤).由式③④⑤得x2=43y,x≠0.当x1=x2时,A,B重合于O,AB中点N为O,坐标满足x2=43y.因此AB中点N的轨迹方程为x2=43y.
4.小 结
设而不求法在圆锥曲线类题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把握好这方面的内容.掌握好设而不求法的运用方法,理清圆锥曲线的内在规律,让圆锥曲线变得有法可依、有理可循.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