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姿多彩用好课程资源,让课堂更多姿多彩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34861 浏览:158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师只有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一切从学生出发,多渠道、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才能促使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2011年我县顺利通过了省教育现代化的验收,学校各项硬件设施非常齐全,但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利用开发与应用课程资源,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本文(本课题通过县教研室的立项,本文也是研究本课题的一个阶段性成果)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进行探讨,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拓展数学教材资源

21世纪的数学是大众化的数学,是日常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的可用之“材”除“教材”外,其实还有“境材”(周围的生活环境资源)以及“人材”(学生自身的人才资源). 我们可以结合“境材”和“人材”来增删、重组、包装“教材”,构建“教材”“境材”、“人材”三位一体的立体式的大教材观. 比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可以结合买福利彩票、体育彩票、足球彩票这种常见生活现象,此乃常见“境材”. 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建构学科之间整合资源

凡是科学知识必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打破学科本位思想,密切联系其他学科,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也可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丰富多样.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作为学习数学的材料或情境,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找规律”时,有机地结合音乐与美术中的知识,通过让学生拍节奏、做动作,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知识不仅仅是颜色的排列规律、形状的排列规律,它与音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欣赏几幅二方连续的纹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创造规律的.

三、“意外”而来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肯定会遇到许多自己所无法预设的“可能”,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得小插曲,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是视而不见还是简单处理,还是随着儿童的兴趣意识抓住教学中的“机遇”灵活调控教学?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在课堂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预先没有想到的、奇特的、极有个性的语言材料,它是贴近学生实际的活的材料,这就是意外生成的动态资源. 那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捕捉“意外”生成性的资源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应答.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肯定会遇到许多自己所无法预设的“可能”,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问题,体会学生的语言内涵,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进程.
例如,在教学“6、7加减法”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我先安排学生做对口令的游戏,复习6、7的组成,同学们对答如流,我顺势板书并揭题,刚转过身,“啊”的一声,全班哗然一片. 一个顽皮的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你衣服上的纽扣掉了!”再看其他学生,有的在议论,有的乘机玩起来……为了不至于失态,我准备继续上课,再一看,啊天助我也,我的衣服上正好有6颗扣子. 于是我说:“小纽扣好调皮哦,见小朋友学习,它也跳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来了啊,谁想和它说话啊?”同学们乐了,有的说它很可爱,也有的说它比我们班的王某某还调皮,还有的说老师衣服上原来有6颗纽扣,掉了一颗还有5颗,可以用6 - 1 = 5.
接着老师肯定了答案,并表扬了他,在黑板上板演了他说的算式.
课堂上偶发的事件蕴含着可贵的教学价值,成为难得的课程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扣子”这一契机,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不再是那么抽象、陌生、枯燥,是那么自然,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这一意外教学资源,而且很好弥补了尴尬的局面,课堂教学也因此闪现出人性的光辉和锦上添花的魅力.

四、报刊媒体的拓展性资源

五、教育的主体也是一种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学习者主动地去接触有关的信息,并利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观念来解释这些信息. 每名学生都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器,他们会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来构建客观世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并赋予意义. 又认为,教学的起点就在于学生的经验,只有与经验相结合的知识才能体现出活力. 学生不再是以前所认为的“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他们有着各自的经验和成长的经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托学生的经验世界,摸索出课堂的支撑点和结合点,教师如能仔细观察每名学生的经验并加以利用,就能发挥学生经验的潜在效益为课程资源所用.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实质上是要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经验. 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经验的不断拓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黄新民.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吴平.数学课堂中的合理引导[J].小学数学教育,2011(6).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