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主体性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32096 浏览:1455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在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不再单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文化知识的灌输,而开始注重对学生的自主性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其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发挥其主体性反映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在本文中我们就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主体性;对策
初中数学教育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性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改变教学方法,发散学生思维

传统的应试教育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而没有主动地去思考. 这种教育方法不但没有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什么帮助,反而还会起到压制的作用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618jyw.com
.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得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主动去追求知识. 比如在讲解“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的一个教学案例,首先,老师找一道具体的题目,例如:如果x = (n - 1)y - 2n是x关于y的一次函数,你可以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求出它的解析式吗?然后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看谁最先得出答案或者谁的解答方式最多. 五分钟过后,学生都很踊跃地举手回答,一名学生说:“直线x = 2y - 1和图像是平行的关系. ”然后另一名学生也举手说:“图像和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是2. ”,别的很多同学也都抢着回答,在这样的教学方法里老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导,而是引导学生去参与创造新的题目,然后根据新的题目去思考,不仅使课堂的气氛轻松活泼,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二、给予充分时间,促进学生思考

不同于应试教育中老师占据的绝对主导性,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当做主体,因此要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就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所以老师要在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鼓励他们对于一个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进行讨论,促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可以自觉的活动和探索的地方. 比如说一个关于摆牙签的教学案例,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四根牙签,那要摆5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牙签呢?然后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一组说需要151根牙签才能摆成,因为摆第一个正方形需要四根牙签,而摆第二个、第三个等一直到第五十个正方形都只需要三根牙签,所以是4 + 3 × (50 - 1) = 151. 另一个组说先摆一根牙签,然后加3根牙签就能摆一个正方形,所以是1 + 3 × 50,结果是151. 第三个组又说连着摆两个正方形可以少用一根牙签,摆三个可以少用两根,摆四个可以少用三根,一直算下去,最后摆五十个就可以少用49根,所以是4 × 50 - 49,结果也是151. 在这个例子中,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

强灌硬喂的教学方法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多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实现自己的价值,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对“轴对称”这一概念进行讲解时,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首先,提问学生对于书本上的轴对称概念的理解,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三组图形或者准备三组分别是轴对称、中心对称、不对称模型,让学生讨论辨析它们的各自对称的情况,然后概括它们的不同,最后关于轴对称这一概念形成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单纯记住书本上的概念. 在类似这样的活动中,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性,首先要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 在这方面,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很重要,因此要老师放下自己的架子,多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从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其次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情境数学题,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可以提问这样一个问题:妈妈烙饼的时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面和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同时最多只能放两张饼,那么烙四张饼最少用多长时间?这是和学生的生活有关系的问题,所以学生在讨论时格外有热情,在讨论时格外踊跃,不仅使课堂氛围活跃热烈,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比如,在学习立方体时,老师提问学生有哪些形式的立方体,并且举出生活中所见的立方体,而且每人要做一个立方体的模型,这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有乐趣,更愿意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老师要充分发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蔡显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习[G].教育评论与向导,2009(10).
杨松涛.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K].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10(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