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浅谈浅谈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4595 浏览:129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比喻:“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几个人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人多学到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数学作为一种科学语言,也是人类用于交流的工具,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工具,使学生在数学交流时说正确、说完整,说得合乎逻辑,说得简炼及尽量说得幽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交流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有一些关注,数学交流也只是过多地停留在“教师→学生”单一的交流模式上,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更不利于体素质的提高。
因此我们认为要重视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交流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并使学生学会合作,增强责任感、合群性,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在相互交往中加深理解,沟通和包容,在交流、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克服过去在传统教学中被扭曲的竞争意识。

一、创设的课堂气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交流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相互沟通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因此创设宽松和谐、合作、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数学交流过程,自己体验成功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所以,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地进行数学交流。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因此,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数学交流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广泛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亲身实践,积极交流,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精神是“数学交流”教学的课堂文化目标之一。

二、挖掘交流因素,提供学生数学交流的时机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数学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那种教师“包讲”或者学生仅只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和讲。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提供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独到的见解。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对学生来说,知识似乎成了成功的副产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主动参与和探索中,开始形成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学习需求。在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中,思维产生了碰撞,创新的火花得以迸发。
假若我们不提供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也能掌握有关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计算方法,而且可能只要教师的几句话,关于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计算方法学生就掌握了。但是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们来说,应用题的计算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在上述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法,这不是我们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吗?

三、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数学交流能力

积极组织并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兴趣,是促使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内容广泛,没有固定的模式,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讲中外数学家故事、解数学趣题、名题选讲、讨论数学的思想方法、调查整理数据编应用题及制作学具等。数学课外活动不受教材内容及课堂源于:论文格式标准www.618jyw.com
教学形式的限制,灵活多样,也不考试,其目的是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可采用班级、大组、小组等形式活动,使每个参与者成为平等的一员,在活动中进行广泛交流。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后让学生亲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做完好后再让学生交流对这两个图形的认识,因为亲手制作过,所以同学们对这两个图形的认识更加深刻,交流时发言更加踊跃。又如:在六一节来临前,指导学生设计联欢会的预算方案,要求在活动中安排好时间问题和设计好采购方案。在这之前他们分组了解市场的食品,主副食品的搭配及来回路线的安排等问题为活动课打基础。在活动课中,每个学生都是问题解决的小主人,他们情绪高涨,积极主动的制定方案,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

四、发挥教师和教材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掌握数学交流的方法

小学生在表达数学思想时有两个弱点:第一,不善于正确使用数学术语。第二,不善于讲算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的示范作用,努力使语言形象化、趣味化。
通过阅读教材,一方面使学生能读懂教材的重点内容及不易理解的地方,进行有意记忆,逐步学会使用数学术语进行思维,较完整地表达数学思想及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使学生领会教材的思路,懂得一些教材的逻辑关系,使其逐步学会逻辑地分析说明问题,为数学交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总之,数学交流能力是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数学交流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过程,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时虚心学习,认真倾听,细心思考,在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