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建构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建构得更深刻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6952 浏览:23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经常有机会聆听数学公开课,养成了对公开课品头论足、学习反思的习惯。仔细归类,发现绝大多数的公开课离不开这样两种模式:一是幽默轻松型,二是缜密周到型。前者往往让师生获得愉悦,但静心思考,学生并无多少有益的收获;后者感觉课堂严密、精雕、无瑕,但理智地回味,却又觉得完美之下,实则缺乏数学本真之味,师生一直在踏着教师严格预设的时间节点,匆忙地追赶着知识点前行。于是,总期待着另一种课堂:生动且深刻、满蕴着数学气质的课堂。生动是针对学生特点而言,深刻是针对学科特点而言。课要上得生动,就必须了解学生,善于在抽象的数学与学生具体形象的心理特点之间架设桥梁;而要上得深刻,则必须理解数学,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生动且深刻的课,是包蕴有思维的深度与数学理解的课,是能给学生留下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的课。

一、用心思考是使课堂深刻的前提

获诺贝尔奖的日本数学家广中平佑说:“我认为思考问题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花费较短时间的即时思考型 ,一种是花费较长时间的长期思考型……没有长期思考型训练的人,是不会深刻地思考问题的……无论怎样训练即时思考,也不会掌握智慧深度。”只有对于课堂有长期思考的教育者,才能建构深刻的课堂。不妨借用一下特级教师于漪的“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资料与教参,全凭自己的理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充实己所未及;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课中再调适,课后反思且再设计。第一次备课,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科素养细心研讨文本,真诚地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心中明晰“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学生会有哪些疑惑,怎样才是适合学生思考的最佳解惑方法等;第二次备课,是在教者已有基础上取人之长为己所用的过程,就本课题与专家对话与同行对话,是第一次备课的再充实、再完善、再升华;第三次备课则是关注学生学的过程,立足点在课堂,核心在于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正是深入的长时思考才决定了思考的深度,否则蜻蜓点水般的浅尝辄止,深刻便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而言,每一堂深刻的课都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准备。

二、适度沉潜是使课堂深刻的关键

“我们老师讲课,往往是从中间开始讲,其实一开始的过程往往很重要,却被扔掉了。教师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也只看答案对不对……仅仅结果的教育是不能教智慧的,智慧往往表现在过程中。有关过程的东西只有通过过程来教。过程的教育能够培养我们的孩子正确的思考方法,最终培养孩子数学的直观。”沉潜就是沉下心来,深入到过程中去,深入到数学的内核中去,对教学重难点开掘和深挖,让学生能够学深学透。教师要创造契机,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要设计梯度,用心寻找适合学生深思的难度适宜的问题展开研究;要给足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有时,学生暂时的沉默,不一定就破坏了课堂预设的“完善”,相反,恰好是体现了教学的深度和价值,思维流动的沉潜正是把学生带进思维天地的最好媒介。譬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以巧妙借助点子图和小棒,通过画和拼搭四边形,使学生不但理清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而且对图形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形上,由量的变化引起的形的变化,更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把握知识。小棒把数与形连接起来。改变条件又可使图形之间发生转变,能进一步深化对图形特征的掌握,而且有利于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状结构。适度沉潜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经历学习过程,然后再跃居于学生的思维之上,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三、清简凝练是使课堂深刻的保证

贪多与求精这对矛盾,始终困惑着绝大多数教师。教师总是想让学生学得更多;而一堂课、学生能集中精力的时间却又有限。于是,常常见到哪怕是特级教师的课堂也经常超时的现象。深刻,必然是一种指向核心的、本质的、高度凝练的清简与单一。清简意味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必然是为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核心知识”,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数学教学价值;清简意味着教学过程必然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科学的、顺畅的过程,没有必要人为设置充斥障碍与陷阱的学习环节,把教学搞得复杂、深奥;清简意味着理想的课堂应当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让人心旷神怡,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一切不必要的喋喋不休的言说将统统靠边;清简意味着一切教学都要适应学生的实际,简单的题目、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简要的总结,必然是学生乐意接受的课堂法宝;清简意味着课堂上我们需要放弃一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切与学生学习无关的东西,让学生沿着自然成长的轨迹提升其学习的品质……有一次,细数一节数学课上教师竟然向学生提出143个问题时,我似乎突然明白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与探求的兴趣,为什么还有很多课走马观花,收效甚微。清简中蕴含智慧,清简中孕育深刻,清简更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神韵。
建构深刻的课堂,其出发点和归宿都落实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获得。所以,课堂必须力戒浮华,立真,关注学生,追求实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