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探究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5715 浏览:144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物理探究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全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法的可行性。然后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探究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归纳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形象思维;归纳思维;创新思维
1674-9324(2013)47-0186-0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各种物理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也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本研究以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为基础,分析了探究教学在培养初中学生思维能力以及他们获取、处理、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的过程和作用。

一、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法的可行性
探究教学是指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个人、小组、集体等通过多种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众多内容为探究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应用、物态变化、压强和浮力等不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更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听得见,而关于电与磁、功率、运动和力、机械能等众多知识点也为学生所熟知,其实验条件不苛刻,探究过程不复杂。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施条件非常成熟。而运用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假设、抽象、类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实验、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课程,而且由于认知能力有限,使得他们习惯使用形象思维去思考物理问题。而形象思维能力是一切思维能力的基础,因为抽象思维、归纳分析总结思维、创新思维无不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而物理学科是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它的很多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对物理事实的观察或实验获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引用形象思维的生活型、形象性、二维性、动态性等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探究法,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如在讲述分子运动知识中,其“看不见”的特性让学生非常迷茫。因为在他们生活习惯中运动的东西都是可见的。对此,笔者也从生活中入手,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那些看不见得,或者是很微小的运动。对此,学生列举出风、烟、雾等常见的现象,但是为什么烟、雾是可见,而风是不可见?考虑到学生的物理基础,笔者初步介绍了色素及其混合的效果,并引申出单纯的气体是有颜色的,然后让学生探讨如何观察气体的运动。学生:既然烟、雾是可见的,用瓶装的烟雾就可以观察了。老师:雾本质上是水,水大家是可见的。既然空气是可以运动,如果用瓶装空气就可以观察了。学生:空气是无色的,看不见。老师: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体,但是纯色的气体可能是有颜色的,如二氧化氮。学生:那就用瓶装二氧化氮,观察其如何运动。
讨论到此暂时结束,教师开始进行试验,用两只是广口瓶,一只装有空气,一只装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两个瓶口对置,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书写实验结果,如现象、时间等。该过程通过现实的实践,让学生从微观上理解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事实上,探究教学还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如“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运动与压强压力的关系”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挥想象力去证明这些物理规律,如通过加热、压缩气体等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分析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2.归纳思维能力的培养。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一般原理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在形象思维分析的基础之上找出它们共同点,发现其一般规律的过程。物理学是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运动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基础科学,而物质运动和结构的都是以一定规律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学生必须具备分析、归纳这些物理规律的能力。初中物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就非常注重通过提供感观材料,进而到分析其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如在分析电压、电流、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如果直接让学生记忆电阻R=电压U/电流I,就失去了一次探究的机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方法:(1)组织学生根据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池组一对,电阻随机5欧、10欧、15欧各一个,测定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各个小组根据已学知识和经验,画电路图,组装电路。该过程教师不做任何提示。结果:每个小组都按照图1(或类似)的方式组装了电路。(2)根据改图,让学生分别测量电阻为5欧、10欧、15欧时电压和电流。记录结果如下(当电阻为5欧时):
(3)找出规律。该步骤是学生分析归纳的过程。在不同的实验小组,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无论电阻是5欧、10欧,还是15欧,都有以下规律:U=R*I,即电阻一定的情况下,R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为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探究教学应不能到此为止。笔者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试验化电流是变化的,电压和电阻是固定的。如何测定变化电阻的电压?并寻找他们之间的规律。不少同学马上联想到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于是更改线路图并继续进行探究实验,并仍然得出结论U=R*I。至此,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验其实已经证明了欧姆定律,教师此时再将此概念导入到教学中,学生恍然大悟,印象深刻。
3.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归纳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最具建设意义和开拓性的一种思维能力。教育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拓展对物理实验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众多,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如在演示色光的混合,有些学生就想到了运用教室内的投影仪作为光源,并用两块硬纸板(中间开一3cm×3cm的孔)来实现。同样,关于光的折射、三色原理等都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相关理论。(2)注重结合生活实践,分析各种物理现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一般是不能直接通过物理课本所得来的,它要求学生立足于课本,对其进行深加工。如“高处不胜寒”,其原因是什么?学生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就可以将其原因归结于“空气稀薄、吸收热量少”,“风速快,带走更多热量”,“空气膨胀上升,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等原因。但是如果学生的思维没有一定的发散性,是很难同时找到诸如以上多种原因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