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课堂从学定教,优化信息课堂结构中国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21704 浏览:954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我校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与当地孩子不同,他们对计算机操作和应用参差不齐,有的对计算机接触的机会很少,这样势必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面对边样的教育现状,要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性认识,在有限的条件下千方百计优化信息课堂结构。以学定教,让每个学生在学业上有一定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精选资源,巧用教材;科学定位教学起点,切实提高课堂有效性;结合学科特点,优化评价,形成激励。
关键词:以学定教;最优化;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我校学生都来自民工子女,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计算机操作和应用参差不齐,有的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少,有的接受信息能力相对较慢。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性认识。如何有效展开我校的计算机教学,将计算机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是我这几年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近几年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全面提升我校学生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这门课能切实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就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以学定教,对课堂结构进行优化。
那么如何以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定教,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呢?我想从以下几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以学定教,巧用教材,精选资源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所以重视现实性,实用教材;体现自主性,探索教材;突出整体性,活用教材;关注人文性,拓宽教材。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巧妙的合理的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而不是随意的调整,要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教学需要及信息学科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的,还有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基本了解的,只有准确把握教材,才能做到给学生讲课时不拖泥带水,才可以在每节课堂教学中进行有的放矢,从而实现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
一位德国教育家这样说过:“过去我们把课程当作整个世界,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所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事新闻都是信息课程取之不尽的鲜活资源。面对现实生活中如此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资源,我们必须思考:究竟哪些资源能反映这堂课的教学主题,可以进入我们的课堂,并能为教学服务,实现课堂教学资源应有的价值?如学习七上幻灯片教学、七下简单网页制作时,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经验不足,面对生活中海量的信息,的确难以很快确定好自己要做的主题,经常我会给学生十个主题,让他们选择。当然,我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所以只有精选资源,才不会浪费学生时间,让学生做无用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得有最大的收获。
科学定位教学起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学定教强调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教学起点,即是一堂课的教学从哪儿入手,在什么问题的基础上出发。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能使教学以教其不知、释其所疑、长其心智为目的和归宿,为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其次掌握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没有生活的科学就没有生命的科学。最后要掌握学生的心理起点从人的成长经历来说,由于受年龄、经验等限制,学生在很多情况下表现出与成人不一样的理解和体验。作为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努力把握学生心理的真实起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与学生进行沟通,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世界,我们的课堂或许会更真实、更富针对性。
教学起点的把握绝非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是动态的,富有变化的,教师在现实的教学中要善于分析和思考。如学习八上的Photoshop图像的选取,有选取工具、磁性套索,魔术棒。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工具的具体应用有恰当、完善的选取,我在准备上课资料时会选取不同的图片,磁性套索要选取的对象和周围有分明的色差;魔术棒要选取对象或周围是纯色;选取工具中的单选、增加选区、减少选区,重叠选区针对什么样的选区对象。总之在开始时是较容易操作的,但到后来的海报创作中,我给学生的素材相对较难,要学生综合处理。当然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尽相同,在教学实施中应该因人而宜做出相应的处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学应该是所有学生在现有起点上的生成与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优化评价,形成激励。
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而进行,我们要积极引导,努力为学生发展搭建舞台,让学生自我展示和提升,去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表现的评价也应是多元的,知识与智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许我们的学生所回答问题的答案有问题,但其他方面,如逻辑推理、解题方法的选择、思路的表达等方面的优秀也应该受到表扬与肯定。这样,他们也能更全面地看到自己,体会到自我被承认时的快乐感,激发的也不仅仅是学习的情绪。
我们也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评价中受到激励和找到正确的导向。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整体都要宽容,要让学生敢于真正暴露问题,我们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要我们教师能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标,开启自己的智慧,就一定能打造一个轻松高效的课堂。
总上所述,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思考的结论,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确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也是一个长期的话题。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应用,才能不断提高。时刻注重“学生”这一关键群体,时刻以他们的发展为己任,才能使我们的有效性研究真正“有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中学计算机教育》
[3]《课堂的有效性研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