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探究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活动积极性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7172 浏览:228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要想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必须提高他们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关爱学生,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向高度、深度和广度扩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效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所传授的每一个知识都需要通过这一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顺利吸收、掌握,并加以运用。但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爱好,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还不太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尽管他们对小学生活有新奇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奇感会逐渐消失,而且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易走神,因此如何提高他们参与语文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是值得广大教师研究的话题。

一、营造情境,让学生“快乐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的动力之源,如果失去兴趣,学生就会把学习看成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事情,学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对学习的目的还不够明确,因此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

一、而学习情境的创设便是最佳手段。

1.创设故事情境。低年级学生年纪小,他们喜欢听老师讲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在他们眼中一切事物——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他们的朋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编动听的故事,就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如教学汉语拼音“j q x”与“ü”相拼时,针对很多学生容易忘掉把“ü”上面的两点去掉这种错误,教师可为他们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小“ü”是个很懂礼貌的孩子,当他和“j q x”这三个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就会摘去它头上戴的帽子——两点。当他们分开后,“ü”又会戴上帽子。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轻松地学得了知识,并有效地避免了错误的发生。就这样,学生们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不但愉快地学习了生字,提高了表达能力,也受到了礼仪教育。再如教学生字,笔者总习惯把它们称为“生字宝宝”,在学习生字时便会说:“生字宝宝”要和大家见面了,你能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吗?”在识记生字时,教师可说:“你能记住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吗?”就这样,学生便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不但愉快地学习了生字,提高了表达能力,也受到了礼仪教育。
2.利用生活情境。我们要树立“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舞台”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短短的两年内学生需要认识大量的汉字,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的视野向课外、校外,向生活扩充和延伸,把识字教学融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3》,笔者把学生带到教室外,走出校园认识杨柳、松柏等树木,认识棉花、稻谷等庄稼。这样的识字教学就变得有趣和有意义,识字效率大大提高。再如,在平时生字教学中,笔者经常向学生提这样的问题:“你认识这个字吗?是在哪里看到?”学生有的会说“我在电视上看过”,有的说“我在报纸或课外书上看到”,有的说“我在放学的路上看到街上的广告上、店名上有这个字”……从而激发认字识字的自豪感,学生今后在生活中就能有意识地去观察生字,并去认识他们,这样坚持下去,他们认识的生字量就会大大增加。
3.巧用游戏情境。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时,笔者常常会设置闯关的游戏:一是字词关,二是句子关,三是理解关。三关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激励学生做一名“勇士”,积极投入到闯关游戏中来,学生自然会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碰到一些表示动作或神态的词语,笔者又会和学生玩“猜字”的游戏,让一名学生上台把词语的意思通过动作或神态表演出来,另一名学生猜词,这样的游戏学生总会争先恐后,意犹未尽,对词语的理解也记忆深刻。
4.再现课文情境。有一些课文中的情境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仅靠简单的手段很难唤起学生的情感认知,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再现。它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巧妙地融为一起,突破时空的限制,把学生带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如教学《再见了,北京》一课时,由于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甚至连在电视上都没有见过,所以对北京奥运会了解不多,更无从去体会那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播放北京奥运会举办时的有关场景。教师精心剪辑的开幕式、比赛的精彩画面、我国运动员获奖的画面、闭幕式等,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极大的冲击,此时再让学生去理解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情境的营造是将语文学习由无趣转型为生动的有效形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知识的熏陶,学习过程“变苦为乐”,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升。

二、关爱学生,让学生“迫切参与”

1.呵护童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提高,有些学生课上变得无动于衷、沉默寡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常常是石沉大海,激不起半点涟漪。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教师平时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常常有意或者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比如有学生上课走神了,教师不能轻易责备他,而是给他一个提醒的眼神,或者走到他身边轻柔地抚摸一下他的头;有学生问题回答错了,要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上去答,鼓励他下次继续加油。
教师鼓励的眼神、轻柔的抚摸、宽容的心态为学生营造出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时不再有心理负担,不用再担心把问题答错,不用再担心受到教师的责备,回答问题时就会畅所欲言,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2.施以关爱。要让孩子爱上教师的课,首先就要让孩子爱上教师,而要让孩子爱上教师,首先教师就要爱孩子。其实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就要爱每一个孩子,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都需要我们的关爱。特别是学困生,要做到优先提问、有问必答、耐心指导。

三、表扬激励,让学生“争相参与”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美,表扬和激励学生也是一门艺术,它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催化剂。
1.语言激励。在长期的低年级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课堂上有学生开小差,如果教师点名批评他,他可能会立即改正过来,但过不了几分钟又会犯老毛病,其他学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生也没有什么改变。相反,如果教师通过另一个学生来激励他:“你看某个学生坐得多端正呀!” “刷”,整个班的学生立即坐得端端正正的,而且坚持的时间较长。这就是语言激励的魔力,虽然想传达的意思一样,同样是提醒该学生注意听讲,但收到的效果却迥然不同。
2.成功激励。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要摒弃“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旧观念,而要树立“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新观念,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学生经过努力收获的成功最珍贵。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增强孩子的成功感:一是根据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分几个方面评选出“最佳发言之星” “最守纪律之星”和“最爱动脑之星”;二是对于班级表现不太理想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品尝到胜利的果实,享受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例如课堂上,笔者常常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对学生表现出的点滴进步也大加表扬,这时他们的脸上总会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甚至还有点小小的得意,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大家学习的劲头更足了,状态更投入了。
总之,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但不是盛放知识的器皿。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一定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寻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途径,使他们快乐参与、迫切参与、争相参与,更要善于参与,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