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施教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因“人”施教和因“文”施教要求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19066 浏览:76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大千世界,美不胜收。伟岸的高山是一种美,辽阔的草原也是一种美;漫卷狂沙的大漠是一种美,小桥流水的江南也是一种美。大自然以多变的形态诠释着美的内涵。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唯有复杂和多变才能最好地诠释美。同理,在高中语文课堂里,展现在教师面前的是千人各面的学生,是内容形式异彩纷呈的教材,这些教学元素都能让教师展现教学的美感。但是,教师面对每个具有独一无二天性的学生,如果不能顺应其天性,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仍然以落后单一的教学方法面对多样个性的学生,极有可能扼杀学生个性,使众多个性鲜明,潜质优异的学生趋于平庸。这就酿成了教学的悲剧。教师面对多样的教材,不同的文体,如果不能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即使最优秀的教材,在这样的教师手中也难以取得教学的成功。先贤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上,笔者认为孔子因材施教的“材”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才”的“才”;一是“教材”的“材”。因此笔者认为,因材施教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运用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因“人”施教;一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因“文”施教。

一、因“人”施教的实质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

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语文学习,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由于自己的性格或思维习惯的差异,对语文学习展现出不同的优势。有的同学热情活泼偏于感性,善于鉴赏和想象;有的同学沉默静思偏于理性,善于分析和说理。有的同学擅长于动口,善于演讲和朗诵;有的同学擅长于动手,善于写作。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之前,如果没有对学生各方面差异性全面了解,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会很容易陷入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失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要让学生想学,前提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卢梭在《忏悔录》中说:“上帝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他们的性情脾气天差地别;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差别很大。每个学生虽然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但是他们又都是上帝的杰作,他们的潜能蕴藏在他们的内心。教师如果能顺应他们的天性,因“人”施教,他们内在的潜能就很有可能被唤醒,进而取得语文学习的成功。如果教师不能敏锐洞察出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征,甚至漠视学生个性的差异,那么他所采取的方法很有可能会偏离学生的实际,甚至可能劳而无功,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无效果乃至反效果。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唯恐讲得不全、不透,把学生当做灌装知识容器的现象。滑稽的是,还出现老师主宰课堂,少数尖子生唱主角,绝大多数学生当观众的现象。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受到抑制,参与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被挤掉,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618jyw.com
极大妨碍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显然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相违背的。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因“人”施教教学法的实质就是了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以学生内心需求作为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最终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把学习语文的行动由“他律”转变为“自律”。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上针对不同性情的同学,有意识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习语文的优势,就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始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针对性地调整施教方法,激趣唤醒,把关注学生的“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因“文”施教,让教材的开发利用达到最优化

决定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应当是教材。高中语文教材版本繁多,内容繁杂。编者根据其对语文知识的不同理解编排教学单元和课文。教师只有根据教材在题材、内容、情感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用好教材。高中语文新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都可以看出它们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有的教材文本语言华丽,意境优美,抒彩强烈,可侧重培养学生感受鉴赏的能力。这类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应加重诵读,并适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激发学生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有的教材文本语言平实,结构严谨,蕴味隽永,富含生活哲理,可侧重培养学生思考领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质疑思辨的习惯,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下面笔者就因“文”施教的一些具体做法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小说和戏剧类文本的教学处理

这一类文本故事性强,借助情节开展教学是不错的做法。影视资料是再现情节的最好形式。小说单元《红楼梦》和戏剧单元《雷雨》等课文都可以找到相关影视资料辅助教学。这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获得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影视作品中的语言很精简,它对原著的语言进行了提炼,所以学生能很快地熟悉人物的经典对白,而对于描写和叙述性的语言,学生在看过影视作品后,再对照课文,就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新闻和报告文学类文本的教学处理

这一类文本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有的题材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笔者平时时常注意收集电影、电视、新闻报道、报告文学、FLASH动画、各种图片等教学素材。如:2012感动中国人物报告的相关纪录片等。笔者把这些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或剪辑,或拼接。然后用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的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它有生活的真实,所以“传记教学”的两个目标——“写作方法 ”和“感受人格魅力”很简单地就达到了。

(三)科学小品文类文本的教学处理

这一类文本侧重科学知识的说明,大多语言严密平实。较为活泼感性的学生阅读这类文章,很可能耐不住性子,不太喜欢。笔者认为,科学知识强调真实和严密,科学数据的得来常常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获得。我们不妨把实证性强的实验引入语文课堂。笔者始终坚信,学生只有经过亲自动手动脑的实践,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具体生动的好文章。正如杜威说的“在做中学”。所以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科学小品”单元,笔者让学生自己上网,在电视台少儿频道的“神奇之窗”这个栏目中,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来做。然后一半同学写实验报告,一半同学写科学小品。由此,笔者把三篇课文变成了作文讲评的范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中语文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更是学生展示个性才华的平台。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因“人”施教,根据教材不同特点因“文”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构建和谐的高中语文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辜志坚 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 36212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