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课改讲为辅,提高语文课教学效果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9850 浏览:360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讲授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笔者认为,这种方式的运用应当在学生安于听讲和认知相当困难的条件下采用。不然,容易使学生失去自学提高的机会,养成懒于求知的不良习惯。观察现实,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懒于自学而乐于听讲,懒于个人思考而乐于教师解答,懒于写作而乐于模仿甚至抄袭,这应当说是语文教学专事讲授造成的不良后果。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并不是靠讲授才能发展,更大程度上是依靠个体的磨砺。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当把磨砺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改讲为辅当是教学上法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一、教给学生学习思路,强化指导

改讲为辅,并不是放任学生自学,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师作用。这个导师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思路,二是解决学生学习的重难点。那么如何教给学生学习作品的思路,这个其实就是教师把某一篇作品的文体要素讲给学生。一切作品有其共同的基本要素和不同类别的要素。如作品通常都有作者、写作时间、主题、题材、结构、构思、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而不同类的作品于此基本要素之外会多一些其它要素,如小说多了人物、情节、环境等,诗歌多了意象、意境、诗意等。这些对于教师来说不是难事,但对于学生,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整体把握,因而学生对于学习作品总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慌乱。教师如若将这些讲给学生,就破除了学生对于作品认知的神秘感,学习起来就会有条理。教师将作品要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依此来阅读、思考、体会,教师只需加强提问或师生互动活动指导就可以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特别困难之处,必然会请教教师,教师则以具备的充分的学养予以解决。如此教学,教育效果会好得多。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文章无非是个例子”,又说“教是为了不教”。这话说得都是非常恳切的教育经验。如果能够教给学生学习作品的思路,叶老说的这些话也就真正实现了,于学生于教师于学校,真正是三全其美的了。举例来说,如学习鲁迅先生的《枣树》,教师先行给学生点明此文写作的时间、体裁,然后教导学生从作品的主旨、题材、结构、构思、意境、形象、表达手法、表现手法来阅读、思考,并提示这些要素中哪些相对特别突出。师生于此诸多方面可以互相提问回答,师生互动,如此教与学相互促发,语文教学就会显得生动活泼,而效果必然会是学生学习越来越自主,而教师会越来越轻松。

二、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始终立为体悟思想感情,激发表达愿望

一般的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都是教师依据教材和教学进度确定的。这种确定于目前普遍的语文教学来说虽然合理,但主要是为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接受服务。这种立足点其实有很大的弊端,忽略了学生对于作品学习的主动的体悟能力以及表达愿望的积累。因为不恰当的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学生的体悟能力和表达愿望就会在教师的讲解中渐渐衰退,最后变成接受学习状态而不是主动求取学习状态。这种现象于现实语文教育中的表现就是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和写作感到厌倦和惧怕。这种情况直接造成了语文教育效率的低下。因此,语文教育应当改变知识教学的思维并由此改变教学重点难点。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将让学生体悟思想感情、激发表达愿望始终当作教学的重点难点。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读多说多思,教师充分起到“不悱不发”“不愤不启”“诲人不倦”的作用。如此师生之间才可能实现真正持久的良性互动,教和学相互促进则必然呈现情趣盎然,其乐融融的美妙情景。以郭沫若先生的《石榴》为例。教学的重点难点应当放在让学生充分体悟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流露出来的作者的爱憎思想感情方面,特别是教师可以确立石榴的形象为学生学习该作品的核心,而以此组织学生多读几遍,然后通过学生互相发现和交流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感情,来发现作品并品味作品的美,以及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并能得到同学或教师的正确解决。充分的学习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应当是对于重点难点的充分学习和解决。重点难点的解决自然带动其它问题的解决。如难解的语言、思路、结构层次、表达手法等等。很难想象一个学生不能充分体悟作品而能准确地解决作品的主题、构思、表达手法、结构层次等方面的问题。
总而言之,时代在发展,学生的学习素质已非昔比,教师应当依据时代和学生的特点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自觉主动地为提高语文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做出积极的贡献。
(田中楼 河南省 焦作师专北校区 4541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