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浅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诱导启发艺术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6713 浏览:224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要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因此语文教学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必须重视诱导。

一、诱导学生正确理解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现代语文的能力、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通过了解文章内部联系,从而理解或明白的思维活动。正确理解首先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是要理解文章的内涵的意义。虽然学生各有差异,对于相同的内容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扩充、理解,这是很正常的,这也正显示出语文的魅力所在。
对于文章的理解也同样有着不同的层次,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理解能力也是存在着差异的。第一种理解只是把握了作品当中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这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要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二种理解是提示事物内部的联系。也就是让学生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诸如此类的问题。第三种理解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在含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外之音”、“景外之景”之类的内容,学生只有理解了这层意义才会真正明白作者的思想。

二、运用启发进行诱导

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诱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正确含义。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启发学生,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

启发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就是要引起学生的联想,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启发的过程中,要把现实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与学生的能力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从而达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启发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水平有一个正确的把握。教师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将自己的知识、体验、理解等方面的内容全部都调动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链条,这样学生就会处于积极的状态下,解决问题才变得有可能。

(二)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使学生放弃思想包袱,老师进行启发学生时,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一些,也愿意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

(三)引导学生多进行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要培养学生好问的品质,无论是对于课文内容还是做其他事,这样以来,学生总爱在为自己提出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思维会开阔,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时学生的思维才会积极跟进,如果学生的思维比较死板,教师的启发就会相对费力,或许还会导致启而不发,老师的启发与学生思考相悖,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更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无论多么有才华的老师都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许多知识还得靠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所以在平时老师要注意通过启发来培养学生自觉思考的习惯,真正的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三、启发诱导的方法

方法一:顺势启发诱导法。
所谓顺势启发诱导,就是按照学生思维发展趋势,调动学生的认识,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方法二:逆向启发诱导法。
所谓逆向启发诱导法就是利用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启示,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无效时,可以采取反启法,让学生去思考其相反的一面,然后再将所得的结论倒过来,或者让学生的思考陷入“死胡同”,然后引导学生寻求变通之法,通过变通方法使学生得到正确认识。
方法三:旁敲侧引启发诱导法。
所谓旁敲侧引启发诱导法就是对学生从正面、反面启发都不奏效时,则要换一种方式进行,可以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如让学生通过对比甲乙两种事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达到让学生认识新事物的方法。这种认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的,降低了认识的难度,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如我们常用的类比法,讽喻法等,将“拔苗助长”与做事不讲求客观规律的人进行对比,诸如此类,这样做既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又能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总之,对于学生的启发诱导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但是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方法要灵活多样,随时进行调整,不要过于拘泥,但是也不能过分追求标新立异,而要因时、因势、因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只要能达到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就是好的启发诱导之法。
(王会花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乡中心学校 73402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