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议小议结合生活进行数学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6043 浏览:2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结合多年来的农村小学数学经验,笔者来探讨如何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提出结合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挖掘现实生活素材,让数学走进生活;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数学,让数学走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教学 生活
2000年9月,我来到了一个文化底蕴很浓的地方,当地的村民尊师重教。那是一个完小,一共只有一百多个学生,规模很小,但是同学们非常朴实,有很强的学习热情,让我一下就爱上了教育工作。在跟同学从早到晚的相处中,在多年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中,我越来越发现,如果让数学走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有很大的提高,数学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结合多年来的农村小学数学经验,我来探讨如何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

1.结合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本身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又充满新鲜与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将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结合市场上卖鸡蛋的场景来导入:鸡蛋的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有时0.5元一个,有时0.6元一个,有时2元钱买三个……你知道这时的鸡蛋是多少钱一个吗?在引出"负数"这一新知的时候,我以观看当天的天气预报引入:在学生收看了天气预报后,提出"那温度最低是0度吗?"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地引出了"负数",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结合本周要去秋游活动的场景,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本周周末我们去秋游,明明小组(4人一小组)准备买点食品带去(同时出示一些物品的:矿泉水2元,火腿肠3元,面包1元),你们能帮他们出出主意吗?"听老师这么一讲,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说买4瓶矿泉水,花去2×4=8(元);有的说买4根火腿肠,花去3×4=12(元);有的说矿泉水和挖掘生活资源,让数学知识走入生活火腿肠各买4样,花去2×4+3×4=20(元);也有学生这样算:(2+3)×4=20(元);还有的说矿泉水、火腿肠、面包各买3份,花去2×4+3×4+1×4=24(元),或(2+3+1)×4=24(元)。在解决中,学生已经在不自觉地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接着马上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现象在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例说明吗?"这样设定恰当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在回到书本上来。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我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书本,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24)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3岁,那师几岁呢?(27)27也是一个数量,那大3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3、猜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老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挖掘现实生活素材,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统计时,正好遇上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统计,每组可以选择或者自己设计喜欢的统计方法,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出奇的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金、银、铜三种奖牌分别用、银灰色、橘色来统计;有的则是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三种奖牌;有的更加会动脑筋,将几年中的金牌数表示在方格纸上,并用线连起来,得出金牌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做题,而是在游戏活动中解决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还使学生的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也让学生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4.深入学生现实生活,源于: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应用数学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超市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汶川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自己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结合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挖掘现实生活素材,让数学走进生活;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数学,让数学走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参考文献
高海霞.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

3.(02) .

王媚霞.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

3.(03).

[3] 丁从新.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太原大学学报.200

3.(02) .

[4] 朱敏超.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成人高教学刊.1998.(0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