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最美让心灵感悟“最美”力量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13749 浏览:585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及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直是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本文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的教学为例,通过联系生活——挖掘文本——细读文本——回归生活的教学设计分析了文本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让心灵感悟“最美”的力量。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所赋予的重要任务和具体要求,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灵魂。语文教材中可选的古今中外的名文佳作蕴藏着丰厚的精神财富,无不凝聚着感动心灵,震撼心灵的力量。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阅读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升华感悟。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于1928年的一部简洁而深沉的作品,作者赞美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坟墓的“最美”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一点也正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披文入情。

一、联系生活,解读“最美”

托尔斯泰是有着“全人类的骄傲”之誉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然而他的坟墓“远离尘嚣”、只是一个“孤零零”长方形土堆而已,“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作者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最美”的呢?解读这篇文章的文眼无疑是“最美”。当代学生对于“最美”的称谓并不陌生,“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去体会“最美”的精髓,即真正的美,凝聚着人类美好的、高尚的情感,是承载着价值内蕴的美。联系生活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层次和深度,意识到被人们称为“最美”的人物都有着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正能量,他们用自身的行为诠释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他们的美坚实而恒久,这种美来源于内在的精神之美和境界之美,感动和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所以,要理解托尔斯泰的坟墓为什么是“最美”,就要向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靠近,不仅要从他的《战争与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文学巨著中去感受他伟大的文学创造力及对俄国社会现实无情批判的深邃思想,还要去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托尔斯泰,去感受他为了实现平民化道路而毕生追求的高尚的品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挖掘文本,走近托尔斯泰

(一)从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感受他的伟大

托尔斯泰的伟大首先表现在他令人惊叹的文学创造力上,托尔斯泰一生笔耕不辍,写下了3000多万字,为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其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托尔斯泰创作的三个里程碑,对俄国专制制度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批判和揭露。他的作品充分肯定了人民的力量,以广阔的历史背景为烘托、典型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社会主题的揭露沉淀为永恒的经典。

(二)从托尔斯泰的生活中感受他的朴素美

学生崇敬托尔斯泰主要是因为托尔斯泰文学巨匠的伟名,这对理解本文所传达的震撼心灵的“最美”显然是不够的,要体会托尔斯泰的“朴素美”,必须穿插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挖掘文本背后的故事。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近生活中的托尔斯泰,现实生活中的托尔斯泰身处贵族阶层,然而这却让他引以为耻,他同情受苦的人民,痛恨剥削制度,义无反顾地与贵族阶层决裂,与农民同吃同住,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他曾说:“朴素,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品质。”这就是生活中的托尔斯泰,一个心系民众,真诚、朴素、与农夫在田间一起劳作的再平凡不过的老人;一个淡泊名利,执着信念,为了平民化的理想追求永不停歇的精神守卫者。虽然托尔斯泰遭遇到了来自家庭、社会的种种责难和攻击,然而他却以坚定的行为实践着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停地追索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这需要足够强大的精神信念和无比坚忍的生活勇气。因此,在教学中还原一个真实的托尔斯泰,学生才能深深地理解一个伟大灵魂的朴素追求,才能理解作者所说的托尔斯泰坟墓的“宏伟”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更是因为他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从而体会到托尔斯泰坟墓给予人的强烈的精神震撼力。

三、细读文本,体味情感

本文作者茨威格是一位擅长描写人物细腻复杂心理的作家,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他对托尔斯泰深深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全文语言平实自然,简洁深沉,没有溢美之词,每一句都发自肺腑,这是一个作家与另一个作家的心灵对话,是一个生者对逝者的精神祭奠。文章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值得一读再读,“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这番话运用“俯临”、“嬉戏”、“温柔”拟人修辞赋予风儿、树木、阳光、白雪等自然景物灵性和美好的情感,仿佛大自然也被托尔斯泰的精神所感动,展现了托尔斯泰墓的安详、宁静、圣洁的环境氛围。老年的托尔斯泰依旧保持着一颗纯真而富有童趣的心灵,埋身于自己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是他的夙愿,回归自然是对托尔斯泰最好的慰藉。他栖身的坟墓虽然只有两米左右,但却与广阔的自然永无隔阂,与无垠的大地亲密相依且无限延伸,由内至外弥漫的“逼人的朴素”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源源不断地来这里感受“最美”。
在细读中,还要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将托尔斯泰墓与拿破仑墓穴、歌德的灵寝和莎士比亚的石馆进行对比的用意,这三位伟人的墓地并不“朴素”,外观之美远超托翁之墓,那是否是“美”的呢?答案是肯定的。三位伟人在各自领域中都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人们为他们修建庄严、华丽和宏伟的墓地是为了用最好的方式纪念他们。作者在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并没有厚此薄彼,而是为了突出托尔斯泰淡泊名利,向往平凡的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细读文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托尔斯泰普通的坟墓外观似乎与他的伟名不相称,然而这正是他融于平民、融于自然的人格写照,外观与内在和谐统一,这“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振和共鸣,理解作者伫立在托翁墓前激荡而震撼的内心感受,“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似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四、回归生活,升华感悟

托尔斯泰说“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肉体消亡,精神不灭,托尔斯泰用他生前死后的理想追求“复活”了他的人生信念和理想,即生亦朴素,死亦朴素。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结合托尔斯泰的名言进一步感受他的人生追求。
“朴素,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品质。”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大家为何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不应该为自己一个人生活。只有在你为别人而生活或培养自己能够做到为别人而生活的时候,那才是生活。”
托尔斯泰淡泊名利,崇尚朴素的人格魅力、心怀民众的善良而悲悯的人文情怀,以及对人生理想生死不渝追求的信念给予学生心灵强烈的震撼。因此,一篇意蕴深刻的好文章能够带给人们持久的精神影响力和感染力。要强调的是,学习文本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让美好的情感、高尚的情操成为学生追求的人生目标。在当今价值多元的社会里,有些人崇奉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念,在膨胀的物质的驱动下迷失了自我,丧失了精神操守,而《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给予学生最大的启迪就是“最美”是体现在人格中的质朴、纯净、高尚的美,是一种感动,一种精神,一种在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永不褪色的力量。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再次引领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最美”,通过拓展讨论,进一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深化对“最美”的理解,在感悟中充实心灵,升华追求。
因此,从文本到生活,“最美”就在我们身边,也在我们的心里,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握每一次审美教育的契机,将文本和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追求美,让他们的心灵充满“最美”的力量,从而成为一个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人生追求的人。
参考文献:
覃薇薇.被忽略的“最”——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为例谈审美教学[J].中学语文,2012,(27).
王荣生.《世间最美的坟墓》课例评议[J].语文学习,2007,(03).
(李元凤 新疆 克拉玛依广播电视大学 834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