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新瓶装旧酒概念迁移:新瓶装旧酒?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34412 浏览:1584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概念迁移作为迁移研究的新视角,仍存在许多争议,RENE APPEL认为概念迁移的提出是“新瓶装旧酒”。由此,本文旨在从概念迁移的可能性、新颖性、泛化使用现象及原因三方面就概念迁移做出探讨,论证概念迁移提出具有的意义只是其本体理论研究,且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关键词:概念迁移 新视角 泛化使用 语义
近年来一些研究二语习得的学者开始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考察语言迁移现象,即概念迁移。而对于概念迁移的研究却存有很多争议。以RENE APPEL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概念迁移的提出是“新瓶装旧酒”。由此,本文旨在从概念迁移的可能性、新颖性、泛化使用现象及原因三方面就概念迁移作出一些探讨。
一、可能性
关于迁移的定义,学界众说纷纭,引用较多的是Odlin的定义,即“迁移是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当然,Odlin的定义显得有些局限,仅仅谈论了语言层面的迁移,准确地说,Odlin对上述定义是针对“语言迁移”的定义。从他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迁移能够形成或存在的前提是“存在共性和差异”,迁移是一种相互的“影响”。所以在讨论概念迁移之前,需要先明确概念是否存在迁移的前提,即不同语言的概念系统是相同的还是相异的。如若相同,那么就不存在迁移与否的问题,即概念迁移的提出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反之,概念迁移才有继续研究的必要性。
从概念的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概念的定义基本遵循认知学的理路。
从自下而上的视角进行分析,概念是反映本质属性的,它与思维有关,是一种思维形式,而人类对其所生活的客观世界的本质的反映活动是认知,故而概念是认知的一种结果或表现,而连接二者的是思维。概念是认知的思维形式。这样,客观世界、认知、思维、概念这四者就在认知维度获得了关联性。因为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认知的主观性导致其生成的结果概念也具有自身的主观性,因而由认知生成的许多概念的集合,即概念系统也具有主观性,因此不同概念系统有其各自的个性。又因为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以及生活经验是共有的相通的,故而不同概念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共性。
从自上而下的视角进行分析,概念则通过意义取得与语言形式即词汇的联系,在这里,词汇是承载概念意义的符号,概念用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词汇。自此,概念、词义、词汇从认知语言学的层面取得关联。虽然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约定俗成的结果,其意义和符号的匹配是主观决定的,但另一方面人类共同生活的客观世界和共同经验以及人的结构的共性,又使语言具有一定的共性。语言的这两个特性也说明了概念系统的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特点。
到此,我们从理论层面分析得出了不同语言拥有不同概念系统的结论。当然,从现实角度,通过分析现存的语言类别也可以发现各种语言的概念系统存在差异。因为人们往往用词/词组来凝结某一概括性的思想,即表征概念,所以从浅层而言,我们可以通过词汇系统的差异来反观概念系统的差异。如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是没有“”这一概念的,自然也就没有反映这一概念的词汇,而西方社会中则存在这一词汇,所以中文中的“”这一概念是从其他语言的概念体系中迁移过来的。
由此,我们又以语言事实分析解释了不同语言拥有不同概念体系的结论,所以,概念迁移的提出需要具有充分的前提。

二、是否为“新瓶装旧酒”

美国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教授RENE APPEL曾在《Bilinguali:Language and Cognition》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概念迁移的提出是“新瓶装旧酒”这一观点。然而笔者认为,概念迁移是一个新概念。因为直到1995年Kellerman才明确提出“一语可以通过认知和语言的接口层面影响二语”[3],虽然此前也有很多人简要提及,但是概念迁移的术语正式被提出是1998年,距今才14年,在学术界还算很年轻。
就内容而言,概念迁移的提出没有满足于对词汇、形态、语法等表层迁移现象的研究,而是从认知层面去探寻更加广泛的迁移现象,致力于找到迁移现象的本质。
就现实意义而言,概念迁移具有深层解释力。如“在报纸上阅读到一则新闻”母语为中文的英语学习者选用介词“on”,而正确表达为“in”,语义迁移可以解释这一偏误,然而从更深层面看,实为概念迁移。汉语母语者的概念系统中对“在报纸上”的概念为“在……上”,而英语母语者为“在报纸里”。
并且,概念迁移研究对语言迁移研究具有推动作用。它终结了其对于二语习得的附属角色,给予迁移研究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给予了具有一定统摄力的迁移机制,推动其成为一个比较自主的研究领域。
我们说,无论从提出时间、内容还是意义方面,概念迁移的提出都证明了它并非RENE APPEL口中的“新瓶装旧酒”。然而为什么会给人以这种误解呢?我们发现主要根源在于概念迁移的泛化使用导向,从而出现了许多泛化使用的概念迁移现象。

三、泛化使用及原因

概念迁移吸收了认知语义学“‘语义的’仅仅是‘概念的’”这一类属概念的语言特定形式的观点,认为语言的所有要素——包括句法、形态、语音等都有概念对等物(conceptual counterpart),表层的语言形式是对底层的概念系统的组织,底层的概念结构是表层形式结构存在的基本理据[4]。从这一立场出发,概念迁移似乎为偏误分析、迁移理论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然而其实际导向却是负面的。概念迁移似乎变成了“万金油”,任何形式层面的迁移,如语音迁移、词汇迁移、语法迁移和语用迁移都可以升华成深层的概念迁移,如《语义迁移与英语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了“概念语义迁移”这一术语,并且将之作为语义迁移的下属小类,没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618jyw.com
有将概念迁移和语义迁移分立于两种范畴;又如《从思维和概念系统角度分析二语习得中母语的负迁移》将概念迁移泛滥地使用到了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层面,造成了一种误解,似乎任何迁移后面加上“概念”这个词语都能获得进入“概念迁移”的门票;再如《认知语言学角度的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研究》使用了“母语概念负迁移”来解释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选择空间介词出现偏误的原因,但事实上却没有分清词汇迁移和概念迁移而贸然使用了概念迁移这一概念。这样的论文还有很多。 源于: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