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教学法“不足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巧取活用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22522 浏览:980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让学生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数学 课堂
1674-4810(2013)18-0129-0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很好的达到学生这一需求。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问题教学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环境,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将会尽情地、自由地“参与、表达、思考”。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启发学生讨论的: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知道了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存有特殊的关系,那么,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不是也存有特殊的关系?如果你是一名数学家,请你量一量、猜一猜、想一想,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这一问题提出后,课堂出现了激烈的讨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学生对所探讨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乐问

积极的心态准备将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最大动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力。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积极心态、问题意识的主要方法。如何通过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第一,利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乐问。中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当学生能体验到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学习时,兴趣就在不知不觉中萌发,主动学习、思考、提问就变成很自然的反映。如:在学习利息和利率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银行大厅的利率表,让学生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模拟存钱、取钱,计算自己应得的利息,怎么存取收益最大?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开始运算,这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上课时,鼓励学生介绍自己发现的问题及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从而使同伴知道如何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存款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乐问。实验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发现、猜想。如在初三复习轴对称与中心对称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呢?”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呢?”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进而提出问题: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是中心对称和轴对称?
第三,利用社会热点事件,激发学生乐问。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数学更是一马当先,如高铁、股市、银行存款利息等,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事件;另外国际重大事件也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将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善问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学中善于设疑、巧妙设疑,要联系生活实际,去启发唤醒,鼓励学生参与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让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多问、善问。
第一,让学生在好奇的探索中生疑。比如,学习统计时,让学生对周围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进行调查,如学生喜欢喝什么牌子的牛奶?等等,请你根据调查情况,制作统计表,从制作的统计图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作出解释,说说你的理由。这些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积极发言。
第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疑。教师若能精心组织问题,多创造供学生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参加讨论时都想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尽力表现自己。这样学生的大脑总是处于超常状态,善于发现问题,不时还能闪出创造性的火花。
总之,开展数学课堂“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丰富自身教学知识体系及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手段,更是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展能力的需要。
〔责任编辑:肖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