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激发激发创新思维,适应革新形势下语文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15033 浏览:609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素质教育从20世纪提出至今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标改革后的语文教材展现着新时代的风貌,除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外还闪烁着创新思维的光芒。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课文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来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 激发 学生 语文教学
1674-4810(2013)19-0109-01
20世纪80年代,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作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题词。由此“素质教育”一词正式诞生,本世纪初,一场立志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如今,素质教育仍然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笔者从教30年,回望过去的语文教学,常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并未真正落实到“素质教育”之“素质”一词的内涵上。而经验式、填塞式的教学或许已成为学生厌学、成绩无法提高的原因。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若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将远离现实,与生活脱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还与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方向相适应。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要求教师在每一堂课中都能“授之以渔”而不仅是“授之以鱼”。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维,笔者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多一分宽容,学生多一分自信

创新是以一种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主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保证。平等、宽容的教学方式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的前提。宽容是信任、是理解、是欣赏。教师在课堂中能给学生多一分宽容,就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以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学生的天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可以挖掘。同时,不能按照一个标准去评判所有的学生。因为只有尊重了他们的个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创新潜能;只有让学生树立了信心,才能营造出更多创新的空间。

二、打破思维定式,挖掘创新潜力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对比中美老师讲解《灰姑娘》,对于这样一则看似普通简单的童话,美国教师能从不同角度及人物关系设计多个问题,提出了除纯真、善良以外,还应该守时、注重仪表、出错并不可怕、要爱惜自己等观点,将品德教育融入课堂,比泛泛地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618jyw.com
,效果更为明显。这篇文章给了笔者很多的启迪:要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思维与课本碰撞出更多的火花,首先教师就应该做出榜样,在教授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寻找课文中不一样的精彩。
语文教学的阅读环节需要创新,写作方面的创新也同样重要,写作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占了半壁江山。如果说按照基本的套路思考问题尚且能让学生在阅读方面不至于出现太大的错误。定式思维只能写出没有亮点且中规中矩的作文。对于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能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只局限在某一个方面,而这样的能力来源于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在每一件值得记录的事情上都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根据切身的体验确定好成文角度,再充分发挥想象和创新能力,结合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使文章锦上添花,才能最大程度上使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思想可表达。有创新性,表现力的文章常常能在日常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评价。

三、多问为什么,敢于思辨

学生的怀疑精神是发现的基础、探索的动力。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自主地解决问题。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是学生的天性。能有问题可思考,即是要有思辨、批判精神。以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两小儿辩日》为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从“孔子不能决也”中可以看出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也说明了对于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需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真知。
初中语文课本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涉及广泛、形式多样,能从每一个时代的作者行文中体会到当时的文化特征。近年来,课程改革后更增加了许多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文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去欣赏、体会这些名篇,使他们身临其境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每一堂课都带学生进入一个故事、一幅画卷。久而久之,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每一天的学习都充满热情。总而言之,只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才能适应改革形势下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陈枫.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观[J].语文教学通讯,2012(6)
〔责任编辑:王以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