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培养学生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现实不足能力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10430 浏览:364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不仅仅属于课堂,语文是社会的,也是生活的。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不单纯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在21世纪的今天,语文应该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

一、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基础

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应试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大羁绊,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使语文教学走进了误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杜威,看到当时的学校教育已经严重脱离了社会生活,远离了实际,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他认为学校教育一定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与儿童生活相结合;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建构一种美好的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他说:“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一再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语言脱离了生活,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壳。”他指出:“读(包括听),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脱离生活,就变成无意义的活动,吸收鉴赏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
生活是诗,生活是散文,生活是戏剧,语文就是来自生活的诗、散文、戏剧……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学生只有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自然的美妙,才能激起对语文的真正热爱,语文教学才能恢复其本来面目。也只有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的教育理念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的教育要求。语文课程只有面向生活,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一个人如果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这个人就难以提升他的生活质量,也就可能比别人产生更多的不幸福感。

(二)课程标准强调“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要求“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也指出:“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阶段目标”中提出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积累在“生活中获得的语文材料”、“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等要求。
课程标准的这些提法都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实际,改变以往的教学观点,努力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发挥语文教学的巨大功用。

三、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语文教师要树立新型的人才培养观

当今社会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同于以往以高分学生为优等生的语文教学。今天社会已经认识到,高分学生并非就是优秀人才,教师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对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树立新型的人才培养观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我们需要的是大批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坐在书斋里的书呆子。一个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不能为集体作出贡献,甚至不能为自己的前途作出努力的人,是很难融入社会的,也很难获得周围人的认同。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加以落实,才能为新型的人才培养作出切实有效的成绩。

(二)现实生活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

今天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实生活需要的人才大多是复合型人才。一个人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成为社会的精英人才。最重要的能力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轻松自如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古往今来有智慧的人的基本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

四、利用选文或其他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能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老师。只有老师认识到位,并付诸实际教学行动,才能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知识性的内容老师即使不传授,学生只要反复看几遍教科书,就能记得住,也能学到手。但是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智慧的培养,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很难自己在短时间内学到。
教材中有些篇目直接取材于社会历史生活题材,非常适合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这些经典篇目,对学生进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历史散文《荆轲刺秦王》《赤壁之战》《鸿门宴》等,诗歌作品《孔雀东南飞》《氓》等。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就能实现对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设题——引导教学回归生活

在解决教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扮演的角色是双重的,一是我即其人,其人即我,我与其人即是一体,也就是说,假如我自己是文中的主人公,我应该如何妥善处理所遇到的难题。另一个是我替其人谋划。也就是把自己当作主人公的一个谋士,一个知心朋友,想想如何替对方解决遇到的难题。这两个角色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变换。比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所遇到的难题,假如我们是焦仲卿本人,我们如何解决婆媳之间的矛盾?假如我们是焦仲卿的朋友,我们如何帮助焦仲卿解决面临的问题?同样,我们如何以刘兰芝本人的身份解决自己的难题?我们又如何以刘兰芝的朋友身份来帮助刘兰芝度过难关?教学中师生双重角色的转换,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语文教学回归到真正的生活中来。
在教学中,问题提出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问题必须来自文本。脱离文本,玄而又玄的问题对学生是没有实际价值的,有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提出的一些问题看似很有道理,但常常脱离文本,失去了问题存在的基本载体,偏离了主题,这在教学中应该加以纠正。二是问题的提出必须主题鲜明,有思考力,必须是立足于解决当前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必须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置。
因此,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情境性,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这个问题他自己通过反复思考、或经讨论就可以解决。学源于:期刊论文www.618jyw.com
生会认为自己有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认为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显示自己的实力,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文知识,也是为了走进生活、学习生活。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我们的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放宽我们的胸怀。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回归真正的原味的生活!愿我们的语文教学培养出来的是能够解决生活问题的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