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互动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18607 浏览:822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摘 要: 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特殊的交往形式。历史教学是围绕师生互动展开的,促进学生历史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影响教师的认知和行为。研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和促进师生互动的策略,对历史教学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师生互动 互动策略

一、师生互动的内涵

师生互动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交往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首先强调师生互动作用的机制和过程。首先,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知识、情感和信息,身心发展和行为特征都受到彼此的影响而有所改变;其次,这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而不是教师单方面施授和学生单方面接受。师生互动具有以下特征:

(一)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交互活动。

师生互动发生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在互动关系中地位平等。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主体和课题的关系,不是施作用者和被施作用的关系。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互动关系中具有真正意义、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这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原则和前提。

(二)师生互动的影响是相互的,过程是连续的。

师生互动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双方都会受到对方的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并在心理和行为上有所改变。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深刻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常常会根据教师的教导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而教师的行为会因为学生的表现而有所变化,这种影响是交互的。
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互为主体的交互影响过程是连续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多方位的,可能发生在正式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课件和课余生活的交往中。教师和学生交往互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共同游戏中的奖励,又可以是组织活动中的对策商量和互动参与。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在心理机制上讲是连续的和循序渐进的。

(三)师生互动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性。

师生互动和其他互动方式不同,其具有明显的教育性。首先,师生互动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互动的目标符合教育的目标,围绕教育目标,师生之间展开多样性的互动内容,互动内容围绕教育内容开展,涉及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存在于教育教学的课堂上,而且存在于业余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的特殊身份,会自然地产生对学生的爱护和期望,并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同时教师也会提高自我修养,提高专业素质,利用和学生的互动,有意识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二、师生互动形成的过程

师生互动形成的过程呈现规律性,了解师生互动发展的规律性,是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实施师生互动的重要基础。以下将从师生互动形成的动态过程,解析师生互动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形成过程。

(一)师生互动在相遇和相识中建立。

师生互动源于初次的相识过程,在初次相见时教师和学生彼此建立的第一印象是师生互动初步建立的阶段。在相遇的阶段中,师生通过各种类型的渠道了解对方的情况,包括性格、情感发展、相处方式、行为特点和背景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最初的认识。教师和学生正是在这种相互了解中,初步认识对方。在不断了解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据已经了解的信息不同类型的师生互动。

(二)在不断的适应中,师生互动类型逐渐定型。

在初步认识后,师生互动进入到不断适应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加深了解,师生互动的模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并在不断的适应中定型。教师和学生的不断适应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下进行。首先,在师生初步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促进师生积极地互动。教师及时地对最初形成的不利于师生互动发展的认识和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进一步的互动中改变不良行为,促进师生互动的有利发展。同时,师生间无意识的行为方式会影响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师生交往的方式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师生互动方式的定型。

(三)师生互动在连续的影响中习惯化。

在师生互动方式逐渐定型后,师生互动在连续性个重复影响中逐渐习惯化,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师生互动方式。在教学课堂、学校生活和组织活动中,师生互动方式不断内化为教师和学生稳定的交往方式。在师生互动方式的习惯化阶段,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注意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的连续性影响,利用师生双方的知识和经验,加强师生互动在时间和数量上的累积,这样师生互动会形成稳定性的特征。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每天不但数量上呈现相似,而且在内容上、方式上也以相似的模式进行,这种相似的、反复的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方式、策略和行为逐渐趋于稳定。

三、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在师生互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转变师生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师生观是指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有利于促进积极的师生关系的形成。第一,学生是具有发展差异的个体。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学生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各具特色,教师不能用一个标准或者说一个互动方式适应所有的学生。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发展的特点,建立适合个体的互动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学生是不断发展的。教师不能以一次互动中学生的表现判断或断定和学生的互动方式,应对学生充满信心,在不断的互动中,促进学生互动的发展,改变学生不良的互动方式,并在不断发展中改变与学生不相适宜的互动方式;第三,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是带着已有的交往方式和策略及已有的思维方式展开互动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压制学生。

(二)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情感是促进师生互动的催化剂,调动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投入师生互动中,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历史中有许多富有情感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历史案例和历史事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利用假设和分析,在不同的情境中,重现历史原型,以批判的眼光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互动中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三)利用非语言促进师生互动的进行。

以往的研究发现,非语言的行为更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注,同时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与语言互动相比,非语言的互动能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教育的有效性。历史教师要注意利用非语言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利用非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利用非语言引导学生明确互动方向和互动内容,同时注意非语言利用的时机和方式。
参考文献:
裴嵘军.提高我国中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水平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
赵嫚莉.试析师生互动的形式化——对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观察与反思[J].学科教育,2004,09:1-6.
[3]王丽.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特点及其对建构师生互动关系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5,05:24-25.
[4]柳珺珺,江光荣.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教师成人依恋、关系预期与师生互动风格的理论关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116-12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