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亮丽让主题图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风景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6151 浏览:165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色彩鲜艳、形式多样,又富有童趣的主题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创设现实的生活场景等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让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两种思路]
本文就结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主题图的使用情况(如下图),谈谈自己对这幅主题图的认识、探索与开发的过程。
“找规律”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许多教师常常依据教材中的主题图这样组织教学:
第一种思路:首先,创设游“小兔乐园”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这三组里每两种物体的个数各是多少,讨论、交流它们的个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再次,让学生比较、讨论这些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归纳出主题图中所蕴涵的规律;最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发现的规律。
第二种思路: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再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进行验证。
[思考]
两种思路都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较简单的思维活动就顺利地“找”出了其中的规律。然而,细细品味这两种思路,我们不难发现:
问题一:思路一中教师虽然创设了游“小兔乐园”的情境,但整个教学过程紧扣主题图中的问题,按图教学,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局限于这一幅主题图中,让学生的目光紧紧抓住这三行物体排列特点和具体数量,学生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流于形式的讨论、交流就能顺利地“找”出规律。思路二中把主题图作为学生验证规律的学习材料,既缺少了童趣,也不能充分发挥主题图所蕴涵的全部价值。
问题二:“找规律”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开展多项思维活动,探索规律、应用规律。然而,两种教学思路在教学中留给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太小,都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学生“找”规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问题三:思路一主题图中的三组物体的同时呈现,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利于规律的发现,还是限制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人的各种感官的感知都有一定的限度。当学生在某一瞬间注意事物尤其注意较复杂的多种事物时,往往并不能清晰、准确地感知,把握本质。
[探索]
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信息,以及教学的多样化。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主题图,深入领会主题图的内涵,再在此基础上对主题图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在深入领会《找规律》主题图的“内在魅力”后,我又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过程如下:
出示主题图,学生对各组物体的个数及排列特点有了初步的感知。
师:这一行中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小兔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
(学生利用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说明。)
师:(演示:增加两只小兔,排在第八只小兔后面)这是两只调皮的小兔,刚才那八只小兔排队的时候,它们忘记了排队。
师:你们欢迎它们排到队伍中来吗?
生:欢迎。
师:如果还是这样排列,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呢?(学生讨论)
(增加两只调皮的小兔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增强了童趣,又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的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如果这八只小兔围成了一个圆形,那中间有多少个蘑菇呢?
……
师:“小兔乐园”中一共有100只这样的兔子,如果它们都这样排列,那一共需要多少个蘑菇呢?围成一个圆形呢?
(此时,已没有学生再去画图或动手操作,而是根据刚才活动积累的经验,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释说明。)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另外两组物体,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呢?(学生举例说明)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主题图首先创设了一个游“小兔乐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组物体,初步感知其中蕴涵的规律;其次通过两只调皮贪玩的小兔,使原本静态的画面生动活泼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兔子与蘑菇的排列特点以及兔子只数与蘑菇个数之间的关系,学生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再次进行假设,乐园中的8只小兔围成了一个圆形,那有多少个蘑菇呢?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等活动积累的经验,合理地进行解释与应用;再通过合理的想象,这100只小兔都这样排列或围成了一个圆形,那该有多少个蘑菇呢?最后,引导学生自学另外两组学习材料,交流自己的发现;联系生活实践找出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引导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找”规律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找”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体会]
教材中的主题图作为新生事物,在受到师生普遍欢迎的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处理教材中的主题图?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数学课堂呢?我们可尝试以下策略:

1.理解内涵

色彩鲜艳、又富有童趣的主题图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和教师。作为教师千万不能被主题图的“美丽外表”所迷惑,要正确的认识主题图,领会它的“内在魅力”,才能把握教育教学的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价值,真正有效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2.动手操作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头上。”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亲身体验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灵活改编

主题图是为教学呈现了一个例子、一种线索、一个载体,是重要但并非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教师要在充分理解主题图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合理地进行改编,使主题图发挥最大的价值。
除上述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动态展示;分层呈现;适度增删以及把准时机等策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教材中一幅幅有着丰富情境的主题图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和教师,但我们教师不要被主题图的“美丽外表”所迷惑,要正确认识主题图,使其充分体现出主题图所蕴涵的内涵和价值,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魏光明.让对象从背景中凸现出来:从一幅主题图的再度开发谈活用教材.小学教学设计,2007(26).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河头中塘小学)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