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浅谈浅谈小学语文主体教学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4562 浏览:133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
[]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00-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对此,我浅谈几点看法: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利用美读激发自主学习的乐趣

美读是学生进入文本的桥梁,也是一种美好的学习氛围。它是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一朵奇葩。美读可以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叶圣陶语),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出纸面,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因此,美读是引导体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比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描写了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这样的美文,教师讲得再多也无事无补,只有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反反复复。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逼真的情境,真切地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同时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像这样美读,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博大而精深的世界,从中发现与自己人生息息相关的地方,也能饶有兴趣地读出自己的感悟。

3.鼓励学生质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有个性才有创新,因此,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辩,可凸现学生个性,唤醒个体创造的潜在意识。如教学《鹿和狼的故事》一文,在学生读懂课文之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杀狼护鹿,你怎样看待这个做法?过了几分钟,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认为是可以的,有的则认为这样做是错的,两种意见针锋相对,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把讨论引向深入,我又“火上浇油”,持第一种意见的学生认为他做的对,能有效地保护鹿,持第二种意见的学生也不甘示弱,指出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他杀鹿护狼,最终将导致鹿过量繁殖,面临饥饿与疾病。僵局中,我及时作了说明:罗斯福总统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保护鹿,殊不知,正因为他不懂自然界中的生物链,以致于人为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好心却办了错事。由此可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是必要的。这样一来,两种意见趋向了统一。

4.关注自主学习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总之,以人的发展为理念,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大语文”教育,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研透《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相信,中国语文教育的明天将新姿焕发,中国素质教育的春天必将生机盎然。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