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写作能力借古诗文教学推动写作能力进展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27380 浏览:1227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如何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一直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两大难题。由于文字的障碍,学生普遍厌倦或者害怕学习古诗文。千百年积淀下的文学经典一经“一字一义,句句落实”,变得味同嚼蜡。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大难点,学生作文多是文采匮乏,不讲章法。如何正确处理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将这两个难题在渗透与吸收中一并解决,使同学们既能找到学习古诗文的路径,又能从卷帙浩繁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写作营养,加深文化底蕴,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孔夫子讲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运用如果缺乏技巧性和表现力,文章是不可能传之久远、不可能有绵长的生命力的。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反复锤炼、精益求精的结果。
古诗文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历久弥新的佳作。学生如果能在阅读中把握作品的精妙之处,就能向古人学习写法。如在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映带左右”的环境描写,短短四句话,就将兰亭附近的山、林、竹、水描绘得有声有色。结合背景带动学生讨论,优美的自然风光流露出聚会者怡然自得的心情,是景中含情的优秀范例。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环境描写的情况,谈一谈景物描写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明白情由景生的道理。写文章不能因文造景,情与景是密不可分的。讲解中联系已学的《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永垂千古的原因。学生感受到萧萧的寒风和冰冷刺骨的易水烘托出悲凉的氛围,侧面写出荆轲“一去不复返”的侠客形象。老师借机引申开来,畅谈景与情的观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所谓有我之境,是指感情较直露,鲜明的意境。如杜甫的《春望》,花草不含泪,鸟儿也不会因别离伤心,只因诗人痛苦不堪,所以万物都着了作者的感彩。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无我之境,作者虽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藏而不露,一切让读者从画面中体会。经过讨论,学生对情与景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即景物描写与作者感情密不可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要想写出文采飞扬的佳作,还要学习表达语言的其他技巧。例如排比和比喻等修辞在古诗文中比较常见,排比句一般是用三个以上句式相同的单句组合而成,他们结构相似,语气一致,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如《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以上排比句的使用,写出了秦国吞并四海,笑傲战国,不可阻挡的气势,为文章增添了文采。使用比喻句,既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又能使说理深入浅出,因而为历来文章所常用。学生在写议论文,表达观点时,如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格来表达自己的主张,那么在写作的语言上将更上一层楼。

二、欣赏借鉴,古为今用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亦是如此。学生在写作时,不是开头起调过高,后来难以接续;就是开头调子过低,后继无力;还有的一开头就不在调上,后面虽是洋洋洒洒,却离题万里。因此慎重开头,接续也会顺当,如果开头不恰当,就会像抽丝乱了头,难于下笔。学生在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老师就可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和同学们一起鉴赏一下它开头的艺术。经阅读,学生明白了如何做到开门见山:即开篇点题,首段表明中心。该文的首段便从经典的阅读文本转变为作文开头的典型范例。
文章开篇后,同学们在分层论述时,还存在段落间逻辑性不强,缺少衔接等问题。在学习古诗文时,也可探寻到谋篇布局的章法。如苏轼的《赤壁赋》,标题《赤壁赋》,是依内容命题。文章的开头:壬戌之秋,……羽化而登仙。”开头第一句点题,描写清风与明月交织的美景,引起羽化而登仙的超然之乐,该结束句起到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中心。于是“饮酒乐甚……,泣孤舟之嫠妇。”是中间部分的第一层次,引出客人以便主客问答,起始句紧承开头的超然之乐,中间进行了唱歌吹萧的描写,到本层的结束,忽然又从超然之乐中坠入人间的苦闷,开启了中间部分的第二层次:“苏子愀然……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该层的起始句承接上一层人间的苦闷,然后假借客人对历史人物兴亡的凭吊,发出人生无常,壮志难酬的苦闷,到该层的结束句,又发生了转折,开启了下一层次进行自我解脱的内容: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是造物者无尽藏也可,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以上是中间部分的第三层次,该层的起始句,承接上层,发起了议论,通过辩论,客被主折服,得到在旷达中求乐观的精神,因而作了转悲为喜的结尾:“客喜而笑……不知东方之既白。”这可清楚看出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不仅顺理成章,文理自然,而且遵循章法,并依法变化,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优秀名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帮助他们理清文章内在的线索,才能使学生懂得谋篇布局都是有一个主干。
总之,从语言的文采和文章的结构来分析文言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诗文源远流长,蕴藏极为丰富,它是我们写作借鉴的一座富矿,应充分开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