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笔尖笔尖淌真情,魅力才无限大专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11571 浏览:465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情感世界是人性、人的素质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情感是连接文章和读者的桥梁,是碰撞出读者心灵火花的电石。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总是情。一篇文章,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其中涌动的真情。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考场作文如果能做到感情真挚、热烈,就能叩开高考作文成功之门。
可是,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学生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无病、张冠李戴已成为学生作文的痼疾!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写作?如何让真情在笔尖轻盈的流淌、让作文成为真情的“美丽牧场”?下面笔者想从几个方面试着做一个简单的探索。

一、留心观察生活,积极体验生活,积累动情点

学生作文时空话、假话、废话连篇,与学生写作材料的枯竭、阅读资源的匮乏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变“空话”为“实话”,变“假话”为“真话”,让学生说出“真情实感”呢?无疑,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信息充实写作素材的容量,让课外阅读资料丰富写作的底蕴,不失为明智之举。学生深入生活,留心观察,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思想感情的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多看看,多想想,并且把所观察所得和感想分类记下来,丰富写作素材。
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就要找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材料寡情,连作者都不能感动,又怎能打动读者呢?学生虽然没有“战火纷飞”的经历,也不一定有“痛失亲人”的感受,但生活中一些备感温馨的细节、令人后悔内疚的事还是大量存在的。像《背影》《合欢树》《一件小事》《项脊轩志》中所反映的那样的生活体验,同学们的生活中应该是俯拾即是、取之不尽的。
积累动情点,就要留意我们身边发身的感人的故事。要留住感情的火花,就应该随时摄录一些感情的神貌,主要是描述细微的感受和动情的氛围,如果能随手积累并经常翻阅,那么这些记录便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可令文思喷涌、永不枯竭。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经岁月的酿制愈发醇厚。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是呀,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素材来自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实在是明智之举!这样长年累月的积累,写作素材多了,文章写起来也就有真情实感和得心应手了。

二、重视周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周记,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写周记时,学生的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相对正规的作文来说,周记是较为自由的,它没有具体的规定,只要学生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就行了。通过学生平时的作文情况,我们知道学生在写作文时最头痛的问题大概是这几个:一是心里有所感却写不出来,二是所储备的词汇量不足,三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勤写周记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可以克服这些不足的。
周记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学生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写,有什么牢骚和不满都允许发泄出来,有什么样的感想都可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以大胆的表达出来。如果长期这样写周记就能养成一种有感即发、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写周记时,也要求他们摘录一些课外的优美语句和词语,以便随时翻阅,这样在无形之中就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还能使他们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周记在积累生活素材、活跃学生思维方面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写周记的过程中,对所见所闻的问题和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和求异思维,而且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状况。所以说勤写周记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督促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
古语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写周记、诉真情的习惯,就会慢慢爱上“倾诉”,爱上写作。而写周记是可以“双赢”的:一方面可以通过周记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周记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这对教学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三、精心创设条件,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动情教育”是教学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但形成的力量和结果却是巨大的和有形的。所以进行情感教育,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
教材是一座宝山。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情感个案,古今中外,应有尽有:如《炼金术士》中少年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令人震撼,《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信陵君表现出的超然的人格魅力令人折服,《屈原列传》中屈原“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让人叹惋,《报任安书》中司马迁“隐忍以有所为”的负重坚忍催人奋进,《我与地坛》《合欢树》《礼拜二午睡时刻》中深沉的母爱令人落泪……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大力渲染这些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情感。相信学生一定会无意识地在以后的作文中表现出来。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
社会是一个花园。走进社会,各式各样的美好与丑恶俯拾即是。教师可以用“十八人梯精神”来引导学生体味奉献精神的崇高;“用父母在泥石流中的接力赛”来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用有关地震、海啸等图片来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美好;用美妙的花草树木、湖光山色(阳光下傲然的小草、田野间盛开的杜鹃、山谷里飘过的悠悠白云)来勾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用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让他们理解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和理解就不会局限于生硬的文字。
一个心灵荒芜的人是无法构思出让人满目葱茏、满心趣味的好文章的;只有情感细腻、精神丰富的人才能描摹出动人的文字。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其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学生长久地受到感情的熏陶,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又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逐渐让学生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真正让真情在笔尖下快乐地流淌。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学生的心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他们更不是“腹内草莽”的痴者。如何吹皱那一池美丽的春水,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让真情在作文中渗透,让作文在真情中升华,让学生的文学之泉汩汩流淌,让他们在美丽的“牧场”上倾吐自己的真情,放牧自己的灵魂。这样,何愁他们写不出真挚感人、色彩缤纷、魅力无限的文章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