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中学语文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表现生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27155 浏览:1217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的学科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源于:www.618jyw.com
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这种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是前所未有的,是教育观念的又一次大解放。可以说,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以育人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人、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本文拟就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来浅论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

1.教学目标的确立——立足"普通的人"

经验型的语文老师眼中看到的是学生成绩,时不时地忽略非智力因素;而学者型的语文教师看一个学生的eq(情商)甚至比iq(智商)重要,那是因为战胜自然、擒获未来而至于事业成功与否关键在一个人eq的高低。从理智出发,人应该都有用,学校里的孩子没有一个坏孩子,弱智并非弱能。从美学角度看,"朽木"的美学价值不一定比紫檀木低,虽"朽木不可雕也",但它可经后天的"加工",而置诸展览厅,供人们鉴赏、玩味。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柳斌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母亲说:"您很了不起,因为你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这位母亲笑着说:"您是说我有一位当总统的儿子?我呀,还有一位同样了不起的儿子。"记者问:"他是做什么的?"这位母亲说:"他呀,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柳斌说:"这就是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当老师的应当具有这样的人才观。"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当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是幼稚的、偏激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如果有些想法的确不着边际,老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给学生讲明为什么不好;如果想法有新意有创造性,老师应给予鼓励和赞许。人文精神就是要有血性和良心,要有同情和怜悯,要培养真挚的充满人性的品格。不做那些不成熟的事,对得起自己和别人。
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以人为本,我们教学对象中的"人"一个也不能少。

2.教学内容的确定——关注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初级的审美体验以培养同情、怜悯、血性和良心。 "我们所谈的个体生命指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个体,一方面是具体的你我他,另一方面也指向所有的人,这里包含着一种'博爱'的观念,整个人类的生命都与我有关,甚至扩展到对人类以外的整个宇宙的关怀。"因此,我认为语文课中必须要有古典诗文课和当代文学精品课。中国古代文化在整个世界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光辉夺目的一页。然而翻开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惟独难见墨家的作品,应该说墨子不仅在思想上有成就,在科学上也颇有建树,如"重力的发现""平衡静力学的发现""切线的发现以及弹性力学"等,其文章在先秦也颇有特色:主张尚质、反对尚文,因而墨家的文章有一种平易近人、娓娓道来的风格特色,阅读墨家的作品,有利于学生思想的陶冶、尤其是科学精神的树立,所以,要真正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墨家的作品也是必读之一。熟读历代古文 ,记诵古典诗词,掌握汉字、汉语的规律和特点以及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尤其重要。回归传统并非意味着"排外",而是哲学意义上的反璞归真;回归传统也并不以为着"排外",而是哲学意义上的升华。语文教学的民族化是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必然要有富有活力的传统基因,必然能体现出人文精神。当然,当代文学精品也应该是中学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内课外,应让学生博览群书。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环节的设计——重视以情动人

教育,出自心灵,又造就心灵。要是语文教师对学生具有真挚的情感,必能使学生感悟到情真意切。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本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
结合到具体教学中,可以再现文境,诱发情愫。课文中蕴含了大量积极的人文情操,饱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这些情感如能再现文境,学生的情感就能与作者的情感得以沟通,所以要把文中的境界融入学生脑海中去感受,去领略,从而产生共鸣。还可以借助诵读,感知情愫。诵读是学生感知作品意境,与作品产生共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同时,课堂结构要改变,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问、教师答的单向型直线交流。教师要把所有学生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一要研究教材,二要研究学生,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语言文字当中蕴涵的语音感、语意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弘扬人文、熏陶感染,强调一个"润"字,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中,高尚的爱国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等等健康的情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氛围下,写作教学陷入了为作文而作文的困境,教师为设计应试题目绞尽脑汁,学生为写应试作文搜肠刮肚。无感而发何以有情,无情之文何以感人?有一首《"人"字歌》:"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现在的学生,就其心灵的一翼--"情"来看,普遍患有一种"冷漠症"。其原始病根在于家庭的"温室效应",如今的父母大多是"有了儿子当儿子,有了孙子当孙子",一律成了新型的"孝子"--孝敬子女。于是被溺爱的变了形的子女们,对父母之恩,熟视无睹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贪得无厌者有之,以怨报德抱德者有之,惟独知恩图报者鲜有之。试问:如此无情之人,如何能写出有情之作?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经常让学生来讨论"寸草春晖",让学生阅读最伟大的母亲的故事,也阅读报答母亲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或者身边的母亲的故事,做一些能体现对母亲感情的事。"春晖普照",只要唤醒了"寸草"们的良知,何愁没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展的产物。鸿扬人文精神,他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