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实效教师“导”出层次试述试述学生“探”出实效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32948 浏览:1484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生进行第一轮基础性层面的自学之后,教师应诱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深度。而现实的课堂上这一点没有做好,直接原因是教师事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根本原因是教师对“导”的理解片面,致使课堂上诱导探究意识淡薄。
关键词:高效课堂 探究诱导 生成 文本价值取向 思辨能力
毋庸置疑,课堂要高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而就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课堂都能做到让学生在自学、交流、合作、探究、堂清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对方法和规律的总结与运用,这一点令人欣慰。但有一点却令人担忧: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教师没有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那么,现在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教师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导”的作用,以促使学生在45分钟时间内,既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又最大程度的历练思维,且培养了能力呢?现针对部分教师的课堂行为,浅谈几点思考。

一、教师在课堂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的具体表现

误区一:一些教师误认为所谓“导”,单是在上课时的激趣导入,而对学生进行第一轮基础性层面的自学之后,教师应诱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深度,这一点没有做好。直接原因是事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根本原因是对“导”的理解片面,致使课堂上诱导探究意识淡薄。
误区二:教学演变成绝对的自学。几乎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学科,一上课导入之后,就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完成自学提纲中的问题。按理说,这无可厚非,但仔细想想,教师却忽略了一些应该考虑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在成果交流中的引导和评价,教师均没有进行预设,大量的时间处于浅层次的交流状态中。课后堂清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完成了任务,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对课文重点、对教学目标的相关内容没有掌握,使人感到前面的自主学习环节效率不高。
误区三:学生自学后,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在小组讨论交流、多次碰撞之后,仍然有理解不透彻、认识不全面的地方,此时教师应该巧妙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一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方法的记忆,二来使学生在教师高屋建瓴的点拨中,对问题的认识更有超越。而目前的课堂实际是:教师仍然让学生反复讨论,最终基于学生因年龄特征、阅历肤浅、知识储备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对问题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浅层次,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二、针对以上课堂中出现的几种现象,教师引导组织教学的 几种做法探析

(一)教师的“导”,不单单是导趣,更应该导疑、导探、导悟。一开始上课时的激趣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共识。而第一轮自学后的诱导探究(导探)、遇到疑难时疏导释疑(导疑)、文本学完后的深刻领悟(导悟),教师都应该在备课时细细考虑,并在课堂上结合学情发挥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这样,教材才能真正的被挖掘,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得以历练。
(二)教师要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认为,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应该积极参与。这参与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在学生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师是主持人,教师宣布了“学习任务”后似乎没事了,接下来便是学生的事情。从表面上看,学生的自主性确实得到了发挥,但学习效率如何呢?他们毕竟是十来岁的孩子,不论是知识储备,认知能力,还是学习方法,都处在不够成熟的状态,完全放手自学,行吗?所以我个人觉得,教师不单单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前,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的是什么,该怎样学,会用到什么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前心里先有底有数;在学生展开自读自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要随时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点拨、启发,以便于他们的学习过程能持续下去;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聆听者,要边听边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给予具体的引导、启发,以便于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师要全面准确的把握教材,正确引导学生对文本价值观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目前的课堂教学,有些教师打着尊重独特体验的旗帜,喊着鼓励创新的口号,虽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毕竟哈姆雷特还是主人公,对学生“丰富多彩”的回答,教师不敢否认,不敢对学生说“不”。这样完全忽视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对新课标内涵的片面理解,是对语文教育不负责任的表现。
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我认为,一方面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另 一方面教师本身没有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没能准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读懂文本是生成之本。读不懂文本,哪有生成?即使有,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读懂文本。教师对文本价值要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准确把握教材积极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教育价值,感悟教材中蕴涵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反复体悟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理、意、趣之味,寻找最能打动人心的、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那种美,感悟文章的生命力所在,以积极的价值取向,引领互动,促进课堂生成。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追求。“大道至简。”我们的一线教师,只要牢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这个根本的教学原则,并创造性的实施教学,就会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历练学生思维的一方沃土,就会让我们的学生在这土壤里茁壮成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