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关于小学“理由学生”教育工作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13867 浏览:590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不足学生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难点,随着小学教育方式的不断革新与更新,其对不足学生的教育不足也在不断摸索与实践。本论文作者基于多年作为小学班主任的实践经验,就不足学生的教育不足以目前小学不足学生教育有着的误区并结合个案浅析,对不足学生教育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浅谈,以期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 不足学生 解决案例
前言
对于不足学生的管理一直是教育界重视的不足,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小学阶段处于求学的启迪阶段,如果对于小学不足学生的教育不恰当,很容易造成其成长道路的扭曲。所谓不足学生,一直也没有具体的定义,作者经过总结、浅析,在此将其理解为:在学习、心理、道德等方面,有着较为严重不足且无法通过自己在短时期内解决,进而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上有着困难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体现为学习成绩较差、违纪行为(主要指违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心理不足等。一般而言,不足学生不会在单一的方面有着不足,往往是在相关联的某几方面有着不足,且相互影响。而在学习上有着不足的学生是小学阶段最常见的。
1 目前小学不足学生教育工作中有着的误区
作者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这些年,根据其他老师的工作经历,总结了如下目前小学不足学生教育工作中有着的误区理念:在对学生教育无效时,喜欢用屡教不改来评判学生,这无疑是在对不足学生的教育上雪上加霜;在处理学生矛盾时,受到情绪化的影响,即情绪好时,百般教导,耐心说教,情绪不好时,企图快刀斩乱麻,企图以严惩解决不足,孰料不足只会越来越糟;过渡依赖“说教”的作用,忽略实际的作用;太轻易给不足学生定性,一味看到其短处,忽略其优点;在进行不足学生教育时忽略学生的兴趣所在,殊不知兴趣是促使学生行动起来最大的动力,找到其兴趣,才可以对症下药,转变学生的不足近况等。
2 小学不足学生教育对策——以本班个案浅析为例
为了更好地对小学“不足学生”进行,下面以我班某不足学生的教育经历为例,来更好地阐述剖析其教育理念。

2.1 不足的提出

我班有一位男学生M,该生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同学相处。同时,在学业上也体现出努力不足,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体现困难,并且经老师批评教育后,仍体现我行我素。

2.2 解读不足理由

通过对该生进行班级、家庭走访与浅析,我将其导致目前状态的理由归结为四点,即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班级因素、评价因素。具体来讲,(1)在心理因素方面,该生由于过去学习成绩一直较差,以而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潜意识已经给自己定性,认为不可能在学习成绩上有提升。由此经常被自卑、焦虑、羞怯、恐惧等困扰,进而陷入了厌学情绪的恶性循环中。(2)在家庭因素方面,通过对其家庭走访,发现其父母为个体户经营者,为了生意早出晚归,严重忽略了和孩子沟通的重要量,是导致该生目前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的重要因素。并且,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均比较低,在辅导孩子功课上几乎不能产生有效的效果。另外,在父母重商轻学的思想下,也带给了孩子轻视学业的影响。(3)在班级因素方面,我班的大部分男生都很活跃,所以导致该生在班里显得“特别”,与大众格格不入。由于其经常的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不及格等,已然成为班级同学严重的不足学生,无意的歧视导致他失去了孩子的自尊,由此自闭,越来越排斥班集体,也失去了和同学交流的信心。由于无法实现与体现自我的价值,该生进而丧失了进取心。(4)在评价因素方面,仅仅以学习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机制,使得M学生在同学、家长及部分老师眼中成为了不足学生,所以,一个不客观的评价,对于其目前的境况也应负有一定责任。

2.3 不足解决措施:转变该生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以而以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
(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让学生父母,原来老师认识到不足的严重性。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历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案例。
(3)携手合作,形成长久竞争力。开展主题班会:“撒播友谊的种子”“团结就是力量”等等引导同学明白像M这样的学生,自卑、害怕交往的心理形成是长期的结果,不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教育大家要以进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

2.4 实施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M同学和同学交流多起来,课堂上敢于举手发言,大家也不再笑他了。现在还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在班级同学心目中的威信大大提升。这一切的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信心,语文、数学科目都有显著的进步。
结束语
小学生是处于可塑性很强的成长阶段,不可轻易地以“不足学生”来对其进行判定,更不可放弃对所谓“不足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当然,对于有着某方面不足的小学生,需要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探讨与改善教育策略,用耐心和爱心去赢得信任,用信任重塑其自信,共同创造孩子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吕翠萍. 教师如水:降温、荡涤、滋润——小学不足学生的解决对策[J]. 小学教学参考, 2006(36) .
[2]王洪亮, 李凤霞. 让“不足学生”不再有“不足”[J]. 辅导员, 2011(18) .
[3]孙娜. 不足学生转化的四个通用法则[J]. 学子(教材教法探讨), 2012(02) .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